安徽省持續完善預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 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來源:安徽日報  |  2022-05-16 09:43:07

  原標題:我省持續完善預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守住底線,織牢防貧保障網

  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一條底線性任務,也是今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提出的三件要事之一。

  堅決守住這一底線,安徽省持續完善預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網格化監測幫扶,及時開展針對性救助幫扶,持續做好産業就業幫扶,織牢防止返貧保障網。

  “網格化”管理

  密織防貧保障網

  為築牢防貧底線,近日淮北市對農村人口開展了全面集中排查,通過優化調整基層網格4861個、防返貧監測網格員4861人,發動網格員走村入戶集中排查,建立防返貧保障網。

  重點聚焦脫貧戶、農村低保對象、農村殘疾人家庭等9類重點人群和特殊群體進行排查,全面掌握農戶收支變化、“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家庭突發睏難等情況,強化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確保對農戶易返貧致貧風險點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截至目前,該市現有監測對象609戶1517人,其中2022年新增8戶29人,已消除風險577戶1406人。針對監測對象,制定到戶幫扶“戶方案、人措施”7.1萬餘條,有效解決了已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的實際困難,全市未發生返貧致貧的情況。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完善監測幫扶機制,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將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納入監測範圍,確保及時發現、應納盡納。

  密織防止返貧致貧保障網,我省全面推行網格化監測,建立縣鄉村組四級網格,對所有農村人口開展跟蹤走訪和常態監測。全面實施動態管理,明確監測範圍,嚴格監測程式,加強部門數據比對篩查預警,組織開展專項排查、集中排查和大排查,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對象並開展幫扶。

  為方便農戶自主申報,今年省鄉村振興局上線了“防返貧監測”小程式,農戶通過手機微信掃描“安徽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申報”二維碼,便可進行防返貧申報,有效彌補了線下申報的不足,進一步完善監測體系。

  “針對性”幫扶

  消除返貧致貧隱患

  來安縣獨山鎮獨山村脫貧戶傅家寬,前幾年患上了糖尿病,勞動能力降低,而看病吃藥支出增加,一減一增導致生活品質持續下滑,返貧的風險極大。

  鎮村黨員幹部及時對他進行幫扶,安排他從事護路員公益崗位,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每年增收1萬多元。同時幫助他聯繫鎮村醫療衛生機構,代購糖尿病藥物,保障他在疫情期間順利就醫、用藥。通過一系列醫療保障政策兜底,傅家寬的醫療負擔大大減輕。一增一減間,傅家寬的處境轉危為安。

  疾病是返貧致貧的最大隱患。去年安徽省延續脫貧攻堅期醫保政策,開展脫貧人口34種大病專項救治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實現大病“應治盡治”和慢病“應簽盡簽”。今年我省調整了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政策,在堅持基本醫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時,增強對困難群眾基礎性、兜底性保障,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等的梯次減負作用。特別是在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方面,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傾斜,提高救助比例,參保繳費分類資助,確保困難群眾病有所醫。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疫因意外事故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

  為築牢防止返貧的底線,針對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及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支出型困難家庭等低收入人口,我省加強動態監測和幫扶,健全資源統籌和分類施策機制,統籌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人口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社會救助等政策,分層分類開展幫扶,切實做到凡困必幫、應救必救、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防”字為先。我省重點建設“五防”機制,以自然災害、市場波動、帶動斷鏈、失業和家庭變故五類風險為重點,加強排查,提前介入干預,確保各類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消除疫情災情影響,強化救助幫扶,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

  “穩就業”促增收

  增強發展動能

  在臨泉縣長官鎮,有一個服裝加工廠,就在群眾家門口,旁邊是小學、幼兒園。加工廠是村裏的就業幫扶車間,也是周邊婦女就業的“新職場”。企業現有員工88人,其中有80名員工是家中有老人或孩子需要照顧而無法外出務工的農村婦女。

  長官鎮鐵佛村村民饒娟娟就在這裡上班。“前幾年我家就一人掙錢,孩子小,又有病,每月掙的不夠花,感覺真過不下去了,現在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女兒的病漸漸好轉了,生活好多了,我也看到了希望。”饒娟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前兩年還是全職媽媽,家裏就靠丈夫一人打工養家。2018年,女兒患上過敏性紫癜,每月治療費五六千元,家庭生活捉襟見肘。今年春節後,在村幹部動員下,她來到了村裏的就業幫扶車間上班,現在每月工資兩三千元,上班看娃兩不誤。

  為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就近就業,促進農村家庭持續穩定增收,阜陽市大力實施農村居民就近就業“132工程”,通過發展壯大勞動密集型鄉村産業,充分發揮就業幫扶車間、龍頭企業作用,帶動農村閒置和半閒置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增收。該市力爭到2022年底,以全市100個鄉鎮為示範,新增帶動3萬人實現靈活就業,平均每人每年收入2萬元以上。

  就業是農民增收的最重要手段,“穩就業”才能“防返貧”。省委一號文件提出,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要強化穩崗就業措施,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延續支持就業幫扶車間發展優惠政策。拓展以工代賑實施範圍、建設領域、賑濟模式,具備條件的可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脫貧地區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我省繼承和完善脫貧攻堅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大力實施“五大提升”行動,繼續做好産業就業等各項幫扶工作,防範化解返貧致貧風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增強脫貧地區脫貧人口發展動能,為鄉村全面振興開新局。(安徽日報 記者 范克龍)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