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十八聯圩:亦“濕”亦畫,“最好名片”精彩呈現
來源:合肥日報  |  2022-06-01 10:42:35

  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蓄洪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生態濕地蓄洪區的定位和規劃,防止被侵佔蠶食,保護好生態濕地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殷殷囑託,言猶在耳。一年多來,合肥加快推進十八聯圩等生態濕地建設,構建環巢湖生態屏障。如今,一幅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巢湖岸邊徐徐展開。

  年凈化河水近3億立方米

  初夏時節,站在南淝河大堤遠眺,十八聯圩內水草豐茂,飛鳥翩翩。

  “2020年蓄洪後,一、二期項目受到一定影響。一年多來,我們牢記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修復、建設,同時啟動三期建設,進展順利。三期工程水生植物栽種目前已近尾聲,總出水泵站工程也快了,我們負責的工程今年7月份可以全面完工。”合肥十八聯圩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家政説。

  十八聯圩濕地作為南淝河入巢湖前重要的旁路凈化系統,佔地27.6平方公里,可以有效削減南淝河污染負荷,降低巢湖的氮磷污染。南淝河河水以自流方式進入十八聯圩濕地後,通過西部多田濕地區和東中部多田濕地區分別凈化後,匯入中部湖泊濕地進行深度凈化,再由十八聯圩總出水泵站排出。

  走進中部湖泊濕地現場,33座“生態滲濾島”錯落分佈。

  “這裡是我們的三期項目,也是整個濕地的核心區。原來這裡是連片的魚塘,底泥比較厚,不清理的話會污染水源。”十八聯圩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郭瑩説,該公司按照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的方案,通過打工程樁建設了滲濾島。“清理的底泥固定在木樁內,上面覆蓋土壤,再栽種池杉、烏桕、垂柳等喬灌木,吸收底泥中的氮磷等元素。”

  島與島之間的水域,則栽種了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凈化水質。

  據介紹,十八聯圩濕地一、二、三、四期項目全面運行後,預計年凈化南淝河水2.9億立方米,每天凈化80萬立方米,消減氮磷入湖污染20%~30%。

  環湖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針對鳥類、魚類、兩棲類等不同類型生物的棲息需求,十八聯圩濕地構建了生態島、季節性草灘、濕草地、灘地、蘆竹沼澤、淺水區和深水區在內的多樣化濕地生境,形成了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結構。

  “即使濕地短期水淹後,也不會影響鳥類棲息,水排出後不同水深梯度的植物可以自然恢復。”李家政説,下一步我們會牢記總書記囑託,把濕地保護好,助力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巢湖湖濱、派河口、玉帶河、三河、半島等9個濕地已完成保護修復任務,修復恢復濕地日均凈化水量可達120萬立方米,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日益凸顯。同時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環湖濕地植物達560余種,沿岸有記錄的鳥類超過300種。( 合肥日報 記者 華新紅)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