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官渡區)以“沿邊與跨境”特色為核心,結合區域産業佈局,圍繞“跨境貿易”構建自貿試驗區海關特殊監管區下的跨境貿易區塊鏈平臺,打造單證數據跨境認證新模式,助推片區跨境貿易發展。
自貿區昆明片區跨境金融示意圖 攝影 楊躍江
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官渡區)依託國家開放基金課題《基於區塊鏈的區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數據交換模型研究》成果,利用BSN體系梧桐鏈技術中的區塊鏈底層系統建設新一代分佈式跨境交易平臺,“亞聯跨境”平臺,實現與電商平臺、電商企業物流企業、支付企業、第三方平臺以及海關係統之間的數據交換。
單證數據跨境認證新模式基於數據交換平臺,打破出口國和進口國之間的單證認證壁壘,通過單證電子化、單證鎖定及單證傳輸,實現貿易貨物的快速清關。
新模式基於“一‘碼’一貨”設計,賦予同批次貨物獨特唯一的二維碼,構建以消費者為起點和終點,將生産商、出口國查驗機構、出口商、進口商、進口國查驗機構、消費者串聯為閉合鏈,實現種植、生産、包裝信息,檢驗檢疫信息,出口報關與物流信息,進口、倉儲和物流信息,海關核驗和銷售信息的多方共享以及監管。
在昆明海關和馬來西亞沙撈越州政府支持下,中國昆明-馬來西亞沙撈越跨境貿易區塊鏈平臺于2021年10月正式開通,完成了該體系的首試,初步實現中國昆明與馬來西亞沙撈越州之間的貿易數據互認。單證驗證體系解決了傳統模式下的平臺漏洞、信用機制不健全、假冒偽劣商品、欺詐行為、交易難追溯等問題,為跨境貿易提供了安全保障。
根據WTO的研究報告,在跨境貿易過程中産生的沉默成本約為8000億美元。通過新體系將大幅度降低貿易單證的處理費用,降低通關、交易、結算等時長,經測算貨物清關時長由原來的48至72小時縮短至48至60小時,清關時長下降16.6%;貿易成本由原來的平均10000元/單降低為平均8400元/單,貿易成本下降16%。(官渡區自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