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河西走廊,驕陽如炬,熱浪席捲戈壁。G312線山丹段的路面最高溫度突破60℃,部分瀝青路面出現軟化隆起形成“擁包”。在“炙烤模式”下,山丹公路段職工依然奮戰在養護一線,他們頂酷暑、戰高溫,同步開展路面擁包銑刨與路域環境整治,以實幹守護這條西部旅遊黃金通道的“暢安舒美”。
清晨出擊 與高溫賽跑的“第一縷橘紅”
清晨6點,山丹公路段的機關院內已經響起了車輛引擎發動的轟鳴聲。雖然來得早,但對養護工人們來説,這是一天中最涼爽、最舒適的工作時間。“高溫天氣路面容易軟化,必須趕在上午十點前完成大部分銑刨工作,避免材料粘連影響處置進度和品質”。清泉養護站站長徐超泉在崗前交底環節向即將出發的隊員們強調道。7點整,養護職工抵達G312線馬山段作業現場,在作業布設組按照規範要求布設好安全作業現場後,隊伍迅速分為兩組,一組跟銑刨機,專攻路面擁包,另一組攜帶鐵鍬等工具,負責路容路貌整修。“你看,現在十點不到,路面溫度就已經很高了”。説話間,徐超泉接著彎腰清理路面銑刨後剩餘的銑刨料,他的工裝後背早已被汗水浸透,緊貼在身上,卻絲毫沒有放慢手中的動作。路容整修組的老站長鄒英帶著站內青年職工正在清理涵洞內的淤積物,在公路養護一線幹了31年的老鄒戴著大檐帽,手掌緊握住鐵鍬,卻依然擋不住熱浪的侵襲。“今年降雨頻繁,這些涵洞內的淤積物咱們一定要及時清理掉,保證正常通行”。他揮舞著鐵锨,動作幹練有力,汗水順著臉頰滴進滾燙的沙土裏,瞬間沒了蹤影。這一刻,公路人橘紅色的工裝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如同戈壁灘上綻放的向陽花。
清理涵洞淤積物
烈日炙烤 60℃路面上的“精雕細琢”
上午十點,路面溫度突破 55℃。銑刨機的轟鳴聲中,技術員陳嘉亨正在仔細測量修復後的路面平整度。在一處嚴重的擁包路段,銑刨機正一點點剝離軟化隆起的瀝青層。操作員融毅緊盯著儀錶盤,雙手穩穩控制操縱杆,每一次銑刨都精準到釐米。“高溫天瀝青料軟得像橡皮泥,稍不注意就會啃壞路面”。他的安全帽下,汗水順著脖頸流進衣領,在工裝前襟洇出大片深色痕跡。“草籽掉進邊溝,明年又要長出一大片,必須得割乾淨點”。老師傅徐良泉負責清理邊溝兩側的雜草,一邊工作一邊用手套擦拭額頭上的汗珠。青年養路工張濤則用掃帚將割下的雜草掃成堆,每掃一下,都揚起一陣塵土,嗆得人直咳嗽。正午十二點,氣溫達到36℃,路面溫度直逼62℃。副段長杜發虎、蘇學儒的目光始終聚焦在作業現場。“各小組注意,輪換休息,每人必須喝一支藿香正氣水!”老杜拿著對講機喊話,作為現場總指揮的他聲音有些沙啞,既要確保施工品質,更要保障職工安全。在短暫休整後,養路工人們又拿起鐵鍬走向剛銑刨完的路段清理銑刨料。國道312線作為甘青大環線的旅遊通道,公路人多一分堅守,公眾出行就能多一分安全。
路面銑刨
汗水結晶 5公里路段的“新生”
下午兩點,經過七個小時的連續奮戰,“G312線K2603+800至K2608+800路段”148平方米的擁包處置和5公里路容整修工作終於完成。銑刨機停止了轟鳴,割草機收起了刀片,養護工們聚集在路邊,看著一輛輛旅遊大巴平穩駛過修復一新的路面。“你看這路,多平展”徐超泉笑著説,眼角裏還沾著灰塵。鄒英拿出手機,拍下今天的路域環境整治成果。年輕的職工坐在樹蔭下休息,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站在高處眺望,國道312線這條蜿蜒在戈壁灘上的公路,像一條黑色的綢帶,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公路上,也灑在養護工們疲憊卻欣慰的臉上。他們收拾好工具,踏上返程的路,身後是暢通無阻的公路,是南來北往的車流,是無數人平安出行的期盼。
炎炎烈日下,山丹公路段的養護職工們用堅守詮釋責任,用汗水守護平安。他們不是聚光燈下的英雄,卻是公路上最動人的風景,他們的故事,如同這夏日的陽光,熱辣滾燙,溫暖而有力量。(文/圖 周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