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2018-01-16 09:18:53  |  來源:西部網  |  編輯:王菲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圖/賀桐 文/劉璞華

  近日,一篇名為《風吹大的孩子》的文章在醫務工作者的朋友圈裏廣泛傳播,許多看過的人都流下了感動的熱淚。記者幾經轉折聯繫到了文章的作者——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外科醫生暢濤。

  珍愛妻子疼惜女兒孝順父母,這個皮膚白、戴一副眼鏡、氣質溫文爾雅、説起話來語氣柔和的醫生就是暢濤,與他交談你就能感受到他的內心如同他的文章一般“潮濕且柔軟”。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三小時 六十公里 即使陪你半小時也好

  2017年11月22日,是暢濤的女兒豆兵的五歲生日,這一天距離她上次見媽媽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個月時間。幼兒園放學後,被姥姥接回家的豆兵看到了突然出現的媽媽,一時間愣住,她沒有立刻撲向媽媽,緊隨其後的是一陣似乎不屬於這個年齡的痛哭。她太想媽媽了,但是她又太懂事了,所以她根本沒有想過媽媽會“空降”回家。

  暢濤的妻子是陜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醫生,2017年2月初,她被派往北京進行為期一整年的進修,一年裏她總共只回家了四次。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妻子進修的這一年裏,遠在青海的岳父岳母趕來照看外孫女,女兒女婿工作太忙,老人有時會説,“以後啊我們豆兵幹什麼都好,可別當醫生了。”豆兵卻説,“我長大要當牙醫。”

  豆兵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她説,“我當然愛我的爸爸了呀,可是他騙人的時候我就不喜歡他了。”

  頓一下,她又説,“我知道爸爸給我寫了信,也知道爸爸説的是什麼意思,但我不會告訴你們哦。”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女兒的眼淚擊中了暢濤,“當時我特別的忙碌,一個人負責17個病人,老婆趕回來為女兒過了生日,第二天就又回了北京。我問自己,問妻子,我們這樣拼是為什麼?沒有真正的答案,但是我有些話想寫下來,等豆兵長大了,她就能明白,爸爸媽媽真的真的很愛她。”説起這些,暢濤的眼裏有淚也有光。

  這便是《風吹大的孩子》一文的起因了,暢濤的一位大學同學在值班時偶然看到,一個大男人狠狠地哭了一場。但其實在暢濤的身上,有著很多讓人動容的故事。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暢濤每天要花費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開上大約六十多公里的路程往返西安咸陽兩地,短短幾年下來,儀錶盤上十七萬公里的數字見證著這個男人的對歸家的執著。“大家覺得我白,可能是因為我總見不到太陽吧。”畢竟出門時天未亮,歸家時天已黑。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為了方便妻子上下班,夫妻倆把房子買在了省醫院的對面。“當時就想自己辛苦些,老婆能多休息也沒什麼,後來發現這住得離單位近了,她更愛往醫院跑了。”妻子時常在飯後説,“我再去醫院看看,今天有個病人比較嚴重,還有些事情沒有做完。”這為了體恤妻子而買的房子,成了妻子加班的便利。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大人教小孩子不能撒謊 可我卻是個愛騙人的爸爸”

  豆兵有時會在半夜裏醒來,這個小姑娘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伸手摸一摸,看看爸爸還在不在身邊,因為已經有太多次,她的醫生爸爸被一通電話叫醒,披上衣服就趕回了醫院。“我是腦外科的醫生,我的病人相對病情就更加複雜些,他們不能等啊。”

  “大人教小孩子不能撒謊,可我卻是個愛騙人的爸爸。”每當醫院的電話打來,暢濤最常撒的謊就是“你乖乖睡覺,爸爸今晚一定回來。”豆兵抱著爸爸親一親抱一抱,噙著眼淚望一望,然後會乖乖地放手,雖然她知道,這一次爸爸又騙人了,今晚爸爸肯定不回來了。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還有一次,妻子要去加班,就對豆兵説,“豆兵乖,媽媽要去掙錢養你呀。”誰知道,小姑娘掏出了自己的300元壓歲錢説,“媽媽我給你錢,你能不去嗎?”

  女兒的話刺痛著這對醫生夫妻,可是病人就在那裏,他們的生命還等著自己去挽救,心一橫還是要扔下女兒。有一次妻子不在,暢濤又要去醫院,實在沒辦法,他只好帶著女兒到醫院,交給值班護士幫忙照料,自己頭也不回地上了手術臺。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這道難題,似乎總在拷問著暢濤的內心。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我不是一個好兒子”

  2008年5月,暢濤在一次偶然回家看望父母時發現,父親摔倒在地,母親正在攙扶父親。詢問後得知,這已經是父親第五次摔倒了。暢濤憑藉自己的醫學知識判斷,父親很有可能是得了腦部疾病。一系列檢查下來,父親確診患有腦部膠質瘤。“我當時內心特別的難受和自責,如果父親在我的專業領域發病,我卻沒能及時為他治療,那我是個什麼樣的兒子啊!”這些事,暢濤想想都覺得後怕。

  隨後,暢濤的老師和領導親自為他父親主刀,暢濤自己也進了手術室看了全程。手術很成功,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父親也在逐步恢復健康。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面對死亡,我只能麻醉自己的心

  在腦外科,很多患者都是腦出血和腦損傷的重症病人,死亡常常像一把利劍懸在他們頭上,暢濤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手術刀和這把利劍拼殺。暢濤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在他工作後的第三個月。“我當時收治了一名腦出血的患者,手術做得挺成功的。但是術後第十三天,他發生了肺部感染,最終沒能救過來。”

  第一次看到生命在自己眼前流逝,暢濤的腦子裏閃現著太多問題,“手術很成功,為什麼還是沒有救下來呢?是不是再怎麼調整下治療方案,病人就能挺過肺部感染呢?”暢濤也找了許多同事討論這個病例,他想知道當初是不是能做些什麼,再為病人爭取一下。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後來工作久了,送走的人越來越多,我不再會總是流淚了。但那不是因為我的心麻木了,而是我麻醉了自己。”暢濤説,如果送走了老人,他就告訴自己老人不再受折磨,去了寧靜的天國。如果送走了年輕人,他也想或許是這個人太好,天妒英才。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做醫生的,你只能這樣寬慰自己。否則,你怎麼去關心比你更痛苦的病人家屬呢。”暢談説,病房這個地方,更多地凝聚著人間的悲歡離合,你能看到太多人情冷暖和世間百態。有不顧一切,要挽救親人生命的。也有明知道可以積極治療,卻因為種種原因放棄的。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他是我們的‘暢萬能’”

  在暢濤曾經對人生的設想裏,他很想開車馳騁在海邊,在草原,在沙漠,在曠野,但其實暢濤更多飛馳而過的是往返西安咸陽的路途。同科室的副護士長張笑總把暢濤叫“暢萬能”,似乎有他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有一次夜裏,病人突發狀況,張笑立刻給暢濤打電話,暢濤要求張笑立刻進行術前準備,自己馬上趕到。張笑説,“感覺暢醫生只花了十幾分鐘就到了,我一轉身他就已經在我身後準備手術了。”暢濤説,其實那一次他看表了,時間是二十八分鐘。

  還有一次,為了快點趕來,暢濤車速太快,一個鬆動的井蓋彈起,硬生生擊中了車子的底盤。“我們知道了都覺得挺害怕的,萬一為了救人他出事了怎麼辦,可我們科室又有哪個醫生護士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夜晚呢。”張笑説。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他是我的老師、同事、朋友、大哥”

  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暢濤還承擔著陜西中醫藥大學西醫外科學的教學任務。這個愛子愛女愛家的暢老師,也是學生眼中的男神。有一次,暢濤在熬夜為三位危重病人相繼做完開顱手術後,顧不上休息,又趕去為檢驗專業的學生上課。此時,他已經連續工作超40個小時。作為一名腦外科醫生,他豈會不知高負荷的工作和熬夜有多麼傷身體,但是他沒得選。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也正是因為這樣,暢濤也帶出來了像他一樣“拼命”的學生。張昭(左)也是腦外科的一名醫生,在他眼裏,暢濤既是他的老師也是他的大哥。2013年,張昭剛剛到醫院實習不久,就遇上一件事。“那天下雨了,張昭放心不下剛做完手術的病人,家屬人少,他就幫家屬一塊推床送病人回病房,到了病房家屬就開始指責張昭,言語很是不客氣,説他剛才選的路線把病人顛著了。”這個剛工作的大男孩,撲在暢濤懷裏就哭了,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因為關心病人,做了職責以外的事情,還要被這樣指責。

  一向溫柔的暢濤,這次卻替張昭“出了頭”。暢濤找到家屬,向他們反復説明瞭情況,家屬才向張昭道了歉,解了這個大男孩心裏的委屈。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我前兩天剛結婚,妻子是我們醫院耳鼻喉科的醫生,就在樓下,我們的婚禮還是暢老師跑前跑後給我操辦的呢。”下了夜班不放心病人,又跑來病房查看的張昭説。

  暢濤的文章在學生圈裏也引起了熱議,這些即將成為醫生的孩子們,仔細思量著自己將要面對的人生,暢老師為他們上了課堂外的又一課。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為什麼一定要回西安的家裏?暢濤的父母就住在醫院附近,他原本可以不用這麼辛苦。“作為一名醫生,我們虧欠孩子的已經太多了。女兒八點半要睡覺,我儘量趕在八點左右進門,這樣我能給她讀半個小時故事,能抱抱她親親她。”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因為選擇了這個行當 便只顧風雨兼程

  晚上七點二十,當我們乘著夜色和暢醫生一起到家時,豆兵正在乖巧地自己吃著飯。這個從三歲起就被爸爸媽媽放在託管班的小女孩,一點也不挑食。看見爸爸回來,她高興地跳了一曲在幼兒園學的舞蹈。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風吹大的孩子》裏有這樣一段話,“事實是,我們更想告訴孩子,再也沒有人比你的醫生父母更愛你,也沒有比他們更酷和更重要的人了。只因為他們從事著要用心去奉獻、要用愛去溫暖的職業,他們沒法把對你的那份愛全身心地奉獻給你,也許你會像小草一樣頑強地生長,最終你也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但現在的你卻像風吹大的孩子……”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時至今日,暢濤依然難忘他偶爾去接女兒幼兒園放學的那一次,女兒抓著前後左右的同學對他們説,“你們快看,這是我爸爸!”這不單單是因為女兒高興爸爸來接自己放學,更是因為豆兵曾被同學問過“你是不是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也許有一天這個“風吹大的孩子”會明白,他的爸爸媽媽穿著這一身白大褂,就不止要為她一人遮風擋雨。

  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暢濤説,“我想告訴小豆兵,爸爸媽媽真的很想陪伴著你。但是爸爸媽媽是醫生,我們也要對得起這份職業,爸爸媽媽希望你健康快樂地成長,爸爸媽媽真的很愛你。”

  【焦點圖 顯示圖在稿件最下方 移動圖和頁面圖】愛“騙人”的醫生爸爸

  今年的陜西格外冷些,有那麼幾日雪天路難,我們只能希望暢醫生在上班的路上更加注意安全。

  因為家裏、校園裏、病房裏他的牽掛們也在牽掛著他,因為我們還想從他細膩的筆下看著小豆兵的成長,因為我們所嚮往的美好生活需要像他這樣的醫生來共同守護。

  【《風吹大的孩子》部分內容摘錄】

  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被窩裏做著香甜美夢的時候,5歲的小傢夥已經在當醫生的父親催促下不到2點起床了,不為別的,只是因為當醫生的媽媽在醫院值班,當醫生的爸爸也要去醫院加班急診手術,孩子只能帶去值班室,讓值班的護士幫忙照顧……

  當別的孩子哭著鬧著要看奧特曼連環畫的時候,5歲的小傢夥卻拿著爸爸的那本非醫學人士“不忍直視”的《人體解剖學》翻得起勁,時不時地看著圖片在自己和小熊身上比劃,自己最愛的那個洋娃娃身上總有那麼幾個畫上去的傷口和包紮的痕跡……

  當別的孩子在父母身邊傾聽著各種公主王子故事的時候,5歲的小傢夥卻是在父母身邊,聽著媽媽講的神經科的各種疑難雜症如何費力查清、有效診治;聽著爸爸講的手術臺上動脈瘤夾閉過程中大出血搶救的驚心動魄……

  事實是,我們更想告訴孩子,再也沒有人比你的醫生父母更愛你,也沒有比他們更酷和更重要的人了。只因為他們從事著要用心去奉獻、要用愛去溫暖的職業,他們沒法把對你的那份愛全身心地奉獻給你,也許你會像小草一樣頑強地生長,最終你也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但現在的你卻像風吹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