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陜西渭南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近5萬人 就業一人 脫貧一戶
2018-01-26 11:07:51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王菲

  原標題:就業一人 脫貧一戶

  “農忙時在家管理果園,農閒時就來廠裏打工掙錢,不用離家,每個月都有收入,心裏很踏實。”在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柿子紅了”就業扶貧基地,貧困戶雷小彥一邊説,一邊在機器上熟練地包裝柿餅。

  2017年,渭南市人社局按照“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要求,把幫助全市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貧困戶家庭,保障一個人就業,基本就能保證一家人脫貧。要讓貧困戶成為脫貧的主觀能動者。”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冀良説。

  像雷小彥這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大都因缺資金、缺技術、缺就業門路等致貧。針對實際情況,渭南市以支持孵化基地建設為抓手,創建了一批管理規範、吸納貧困勞動力能力強的就業扶貧基地和社區工廠,全力帶動貧困戶創業就業促增收。目前,全市已認定市級就業扶貧基地29家,創建就業扶貧社區工廠19家。

  富平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農業人口60萬,從事柿樹種植的佔1/5。結合當地情況,“柿子紅了”基地通過帶動柿子及雜果産業發展,提供多個就業崗位。“我的柿餅全賣到廠裏了,20塊錢一斤。我在廠裏打工掙錢,廠裏還幫我解決柿餅銷路,這樣的好事哪去找!”雷小彥高興地説。

  “提供就業機會是一個方面,另外還要注意培訓貧困人口,讓他們具備就業技能。”張冀良説。

  作為富平縣的第一個社區工廠,梅家坪鎮洪水村“惠澤製衣有限公司梅家坪鎮社區工廠”就開在村裏。今年三十剛出頭的李萍坐在工位前,十指翻飛,動作嫺熟,不一會兒,一件棉服的拉鏈就縫完了。李萍丈夫身患重病,去年7月,她被聘為“社區工廠”工人。“以前外出幹活沒辦法照顧家人,如今在家門口每個月都能掙兩千好幾的工資,家裏的負擔輕多了!”李萍知足地笑了。

  “去年7月剛建廠的時候,第一批招聘了80多名女工,水準參差不齊。市人社局專門組織了10次免費培訓。”惠澤製衣有限公司總經理翟俊梅説。經過培訓,現在大多數員工可以拿到2000多元了,最多的可以拿到5000多元。

  截至去年底,渭南全市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4.75萬人,完成任務3.5萬人的135%;技能培訓1.76萬人,完成任務1.1萬人的160%;扶持創業1439人,完成任務1200人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