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南北,連通東西。作為千年古都的西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不僅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起點,更是現代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樞紐。 如今,這個聞名世界的魅力之城,將隨著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再一次迸發出無限的生機和可能。
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自此,一場聚焦制度創新的“國家試驗”從這裡啟航,“自貿試驗區”的概念也從這裡飛入了尋常百姓家,飛向了眾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近一年來,作為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主體功能區的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投資貿易便利、高端産業聚集、金融服務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監管高效便捷、法治環境規範等方面,形成40項創新舉措、20個創新案例,順利推進了自貿試驗區各項試點任務落實,為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加快職能轉變 打造優質營商環境
過去,對於西安這樣的內陸城市來説,開放的程度跟沿海城市根本無法相比,進出口貿易也不佔優勢。這兩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為一大批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元朝輝是西安國際港務區的一家電商企業的負責人。2014年底,元朝輝的事業剛起步時,規模不大,投資也才十幾萬元,那時主要通過網絡往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等銷售國內生産的小商品。“現在基本上我們月成交的訂單有十幾萬單,差不多有兩三百萬美金的出口額……”元朝輝高興地説,下一步他還要建一個跨境電商的孵化平臺,讓更多的人像他一樣,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出去。
2017年4月1日以來,西安作為西部地區門戶城市和陜西自貿試驗區核心區,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攻堅克難、先行先試,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倒逼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努力打造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內陸開放型自貿試驗區,增加引導幫辦、免費郵遞、微信服務、網上辦事服務平臺等措施,有力地優化了自貿試驗區內的營商環境。
“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重要支撐,西安市目前正處於追趕超越的關鍵時期。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也有利於西安市轉變政府職能,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西安市商務局負責人表示,按照“能放盡放”原則,西安市先後從33個市級部門和4個功能區徵集三批省級事權下放清單,為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審批事項奠定了基礎。
其中,在企業準入環節,自貿試驗區全部實行“一口受理、19項事項聯辦”,辦理時間由原來60個工作日縮短至3個工作日以內。同時,積極探索政府新型管理方式,優化網上登記、手機微信端登記及電子簽名,實現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整合國稅、地稅服務大廳,為企業提供一人一機服務,不斷豐富服務舉措;完善金融服務平臺,實現金融服務信息共享,為企業信用管理及融資提供便利。
據悉,為了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準備在今年全面推行“證照分離”,配合省上做好省、市企業註冊登記聯網並庫,並完善監管模式和制度,不斷提升營商環境。
深化投資改革 打通國際貿易壁壘
2013年,自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等獲批後,全國掀起了一股申報建立自貿試驗區的熱潮。
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作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區,地處自貿試驗區的中心位置,正處在歷史上機遇最多的黃金髮展時期。在加快建設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上,西安持續發力,改革隨處可見。其中,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減少了審批、稅費以及若干現行法律法規所限,自貿試驗區在極大程度上縮減了區內企業在貿易鏈條的中間環節與國別壁壘,降低了企業的各項成本,提高了生産經營效率,最終將提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促進貿易轉型,打通國別貿易壁壘上,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將糧食進口由“一櫃一單”改為“艙單歸併”,這一舉措的實施大大提高通關便利,為實現規模化進口貿易探索新模式;同時,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還強化西安港口岸功能,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獲批,糧食進境指定口岸、肉類口岸運行良好,積極推進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城市申報;目前,正在與西安海關溝通,將在高新綜合保稅區設立“西安高新離岸科創服務中心”,探索跨境研發設計通關便利化。
據了解,自掛牌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先後進行了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産業培育、産業扶持、優化環境等政策措施,不斷地增強自貿試驗區對企業的聚集力。三星西安晶片二期、華為全球技術中心、傳化物流、安博物流、新松機器人、阿裏絲路總部大項目都已相繼落戶。
截至2017年底,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新增企業8898家,註冊資本3060.92億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2家,註冊資本6.6億美元,新增註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223家,帶動所在開發區新增註冊資本快速增長。
發揮區位優勢 構建合作交流橋梁
探索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這是國家賦予陜西自貿試驗區特有的定位和發展。而作為主體功能區的西安,更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佔據了重要位置。這裡的區位、交通、文化、資源、産業科技等綜合優勢,都將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探索新模式提供有利的發展條件。
據了解,2017年4月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先後成立了絲路城市廣播電視媒體協作體,正式開播全國首家絲路頻道。同時,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需求設置學科,擴大跨境教育合作空間,先後設立中外合資辦學機構“國際交通學院”,創建了“西安漢唐文化網絡學院,並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航線發展大會,在“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上探索出了一條全新模式。
“根據各個國家的主權,我國在對外開放的制度上會進行一些改革和創新,使得自貿試驗區能夠按照國際經貿準則,更好地促進國與國之間商品與貿易的往來。”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一帶一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瀚教授表示,借助自貿試驗區,西安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區域優勢和交通優勢,在商貿和物流領域有更大的突破。
“在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環節中,跨境電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領域。可以説,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將使跨境電商在制度、標準、物流等方面獲得更大便利,跨境電商將迎來更大發展。例如陜西的蘋果、獼猴桃等特色農産品,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力。應當充分利用跨境電商,推動這些農産品‘走出去’。”陜西省決咨委委員、西安郵電大學經管院院長張鴻教授説。
對此,自貿試驗區西安區域主動抓住陜西自貿試驗區向西開放門戶的地位,積極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聯繫,設立簽證服務中心,提供高效便利的一站式辦理服務,促進西部地區對外交流活動的開展。同時,在對外貿易方面建立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通過線上跨境電商平臺和線下實體展覽,為國內外文化産品及進出口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安市商務局、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還將申請跨境電商綜合平臺、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加快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此外,為保障對外貨物的運輸,西安還將加大中歐班列發車班次,推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發展,努力推動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構建好“一帶一路”合作中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