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江蘇省太倉市2018年就業扶貧勞務對接招聘會開幕式現場(袁景智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瑩):“走,咱趕集走!”2月25日大早,家住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的貧困戶李銀海,領著妻子兒女,招呼上左右鄰裡,來到縣城“趕集”。李銀海所説的“趕集”不是逛街賞景、看熱鬧的新春年集,而是在縣城舉辦的“周至縣—江蘇省太倉市2018年就業扶貧勞務對接招聘會”,這是西安市周至縣聯合江蘇省太倉市在周至縣城八雲塔廣場成功舉辦的大型招聘會。
招聘現場人流涌動(袁景智 攝)
2.1萬個就業崗位 促進兩地對口幫扶協議落實
此次招聘會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周至—太倉對口幫扶工作機制,落實兩地對口幫扶協議,聚焦周至縣就業創業精準扶貧工作,滿足周至縣廣大務工人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貧困戶的就業需求,提高群眾務工收入。
據了解,此次招聘會上,來自江蘇、浙江、上海等地252家優質用工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1萬個,其中江蘇省太倉市組織了61家本地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776個。招聘會現場提供的崗位涵蓋電子裝配、家政物業、機械加工、居家養老、電子商務、物流運輸、休閒旅遊、信息技術等20多個行業的100多個工種。活動現場設置了政策宣傳解答區,企業招聘區(分省內和省外)2個主功能區,全方位為參會企業和廣大求職群眾提供就業創業政策諮詢、技能培訓、創業培訓、職業介紹、就業洽談、權益維護、社會保險等公共就業服務。
招聘企業發放招聘簡章並進行講解(王瑩 攝)
差異化提供“飯碗” 助力群眾實現自我發展
貧困戶技能水準、就業意願千差萬別,本次招聘會不僅有家政物業、零售百貨、後勤安保等傳統行業崗位,還提供了電子裝配、信息技術、休閒旅遊等新型就業選擇,不僅有陜西、西安及縣域本土企業做後盾,還請進了江蘇、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用人單位增色添彩,不少慕名而來的群眾都找到了心儀的“飯碗”。
來自太倉市博貿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利説:“乘著蘇陜協作的東風,我們把人才‘朋友圈’擴展到了陜西周至,相信隨著兩地政府交流合作的加深,貧困群眾也會收穫更多實惠。”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劉剛,家住周至縣城,2017年大學畢業後,一直未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這次招聘會上他把目光鎖定在江蘇、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這些地方的就業選擇多,我也想出去闖一闖,見見世面。”在經過多方考慮、權衡後,劉剛最終與江蘇太倉一家科技公司簽訂了用工協議。
不止是貧困戶,城鄉就業困難群體、有就業創業意願的農村勞動者及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同時,凡經本次招聘會成功簽約入廠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的務工人員,周至縣勞動保障部門將提供後續跟蹤維權保障服務,實現致富路上不少一人、不落一戶。
招聘企業認真講解招聘需求(袁景智 攝)
2.3萬群眾參與 周至縣創新脫貧攻堅模式
本次活動參會群眾累計達到2.3萬人;發放各類招聘簡章和就業服務政策宣傳資料1.2萬份;接待群眾就業創業諮詢8100多人次;活動現場參會群眾(含貧困戶勞動力)達成務工意向3344人,其中太倉市用工企業招聘達成用工意向368人。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周至縣和太倉市在擴大勞務輸出、幫助群眾擴大就業方面的大膽探索,是周至-太倉對口幫扶工作的創新模式,將帶動周至-太倉對口幫扶工作取得新成效。
按照國家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部署,2017年,周至縣被確定為江蘇太倉的對口幫扶單位。此後,雙方在勞務協作、人才支援、社會幫扶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合作,成績亮眼。本次勞務對接招聘會的成功召開,正是蘇陜兩地“聯姻”後結下的又一枚碩果。
近年來,圍繞脫貧攻堅大局,周至縣深耕就業扶貧責任田,通過組織招聘會解決就業、提供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認定社區工廠吸納就業、開闢公益崗位帶動就業等,打出了一套就業扶貧的“組合拳”。2017年周至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8611人,貧困戶就業技能培訓4450人,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戶1036人,貧困戶自主創業發放創業貸款99筆,蘇陜對接太倉市為周至縣提供就業崗位信息500余個。
據了解,新年伊始的這場勞務對接,只是周至縣2018年就業扶貧路上的一個序曲。隨後,周至縣還將以更精準的對接、更貼心的服務、更對路的政策、更有力的舉措,把貧困群眾扶上馬、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