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近日,經國務院批復,陜西省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正式設立,這是中西部地區首個以航空製造産業為發展特色的綜合保稅區。作為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功能區之一,為振興民族航空工業戰略實施而量身設計的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無論是對於産業高端化的引擎功能,還是航空工業加速內合外聯的載體作用,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通關服務中心(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 供圖)
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産,是國際航空工業合作的典型模式,也是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此次選擇在陜西西安設立中西部唯一的、以航空為特色的綜合保稅區,是依託中國航空城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和特色産業環境,推進航空産業發展的戰略考量;此外,無論是從國家航空工業發展的戰略佈局和佔據航空分工制高點來看,還是就順應航空産業國際化發展趨勢和滿足産業發展實際需求而言,在西安航空基地設立功能更全、開放度更高的航空産業綜合保稅區,都是實施産業振興和推進區域發展的最佳選擇。
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的設立,為航空産業對外開放開闢了深層次、寬領域、多渠道的發展空間,將極大地提升西安航空産業的國際合作水準,推動外向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於航空産業具有技術含量高、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諸多企業的集聚,將促進航空先進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擴散,帶動機械、電子、信息、材料等相關産業發展,打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名片産品,有力地推動地區産業結構升級,為振興民族航空工業提供有力支撐。
對於航空企業來説,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依託“進口保稅、出口退稅、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特點,以及便利的人員出入境政策,將成為功能最全、開放度最高、要素流動和配置最便利的航空産業發展新型服務平臺和國際合作重要載體,能夠有效減少企業的資金佔用,便於産品的調撥和流轉,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航空産業具有産業鏈條長、涉及關聯企業多、結轉環節多等特點,綜合保稅區能夠大大提高通關效率和便利化程度,使關聯企業在區內實現貨物的快速流轉和有效配置。
根據國務院批復,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為1.5平方公里,地處西安航空基地的核心位置。未來,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將以發展民用航空産業為核心,按照國家賦予的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三大功能,做強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採購與分銷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維修服務、研發、加工製造等保稅業務,定位於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航空産業國際合作特區。
據測算,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建成後3—5年,預計將吸引近百家航空企業特別是外資企業入駐,提供近萬個就業機會,達到10億美元左右的年進出口規模,以及超過150億元的年産值。航空産業技術和人才的高密集性特點也會産生擴散和示範效應,將帶動相關産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功能先進、分工合理、協作配套、優勢互補的新型區域發展模式,為大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開闢全新對外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