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西安(西安市—西鹹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17—2021)》印發3年集中打通55條斷頭路
3月26日,西安印發《大西安(西安市—西鹹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017—2021)》,規劃範圍是西安市行政轄區+西鹹新區,規劃面積10745平方公里。根據規劃,到2021年,西安城市競爭力在全國同類城市中排位顯著提升,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日益增強,大西安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國際化大都市初步建成。
發展目標
人均生産總值達到10.3萬元左右
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萬億元以上,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方陣,人均生産總值達到10.3萬元左右;各功能板塊發展定位進一步明晰,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0%,非公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60%左右;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0%以上,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以上;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全面建成,“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地位明顯提升,進出口總值達到600億美元,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0億美元以上;生態屏障進一步強化,治污減霾強力推進,渭河干流消滅劣Ⅴ類水體,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取得新進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制度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大幅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準大幅提升,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率先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區域發展
形成“三軸兩帶多中心多組團”發展格局
大力優化超大城市發展空間格局,實施“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戰略,形成大西安“三軸兩帶多中心多組團”的城市發展格局,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打下堅實城市本底。
三軸:南北方向貫穿大西安的古都文化傳承軸、科技創新軸、國際開放軸。
兩帶:東西橫向上的秦嶺生態帶、渭河生態帶。
多中心:以西安中心城區為主體,以文化旅遊、現代服務功能為主,重點發展文化旅遊、商貿、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建設未來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區;以灃東新城科技統籌板塊和灃西新城中心商貿服務區、國際文化中心為核心,打造以現代商貿、高新技術為主的新中心;以浐灞生態區歐亞經濟論壇、絲路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港務區國際陸港、西安體育中心為中心,打造生態型現代服務東部新中心。
多組團:東部新城、高新科學城等10大新城,紡織城創意片區、軍民融合創新谷片區等10大片區,以及50個左右特色小鎮、50個左右各類綜合體。
實施中心城區轉型發展計劃和古城復興計劃
實施中心城區轉型發展計劃和古城復興計劃,弱化城墻內行政功能,強化文化、旅遊、金融、娛樂功能。加快推進幸福路、紡織城、大興新區、土門、徐家灣、雁南、東關等城市片區改造,打造集商貿、文化、旅遊、居住為一體的城市片區改造新亮點,塑造現代時尚與歷史人文相融合的古都新風貌。
把西鹹新區建設成大西安向西開放的新高地
建設西鹹新區新中心,以建設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為目標,努力把西鹹新區建設成為大西安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聚集區、帶動大西安向西開放的新高地、引領大西安乃至全國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生態田園新城和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到2021年,西鹹新區城市人口116萬人,城市建設用地達到272平方公里。
發揮周至、藍田等5個城市組團的特色優勢
充分發揮周至、藍田、高陵、常寧、洪慶5個城市組團的特色優勢,形成“包圍城市、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組團共進”的産業體系。
提高閻良、臨潼、鄠邑3個副中心城市規劃等級
提高閻良、臨潼、鄠邑3個副中心城市規劃等級和水準,明晰副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科學規劃建設規模,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
全面放開副中心城市、城市組團等落戶限制
全面放開副中心城市、城市組團和建制鎮落戶限制,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居住落戶。積極推進城鎮就業、義務教育、醫療衛生、基本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由對本地戶籍人口提供向對常住人口提供轉變。探索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公積金制度。
交通體系
加快銀西、包西、關中環線城際等鐵路建設
在鄭西、西寶、西成、大西4條高鐵線路基礎上,加快銀西、包西、西武、西合、西渝、西海高鐵和關中環線城際鐵路建設。到2021年,高鐵線路達到8條,形成1小時到達關中城市群、3小時到達周邊城市群、4至6小時到達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出行格局。
實施西安外環高速(南段)等改擴建工程
改擴建高速和國省幹線公路,完善高等級公路網,實施西安外環高速(南段)、鄠邑周至高速、西漢高速(河池寨至澇峪口段)和西禹高速(西安段)及兵馬俑專用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
開通運營7個地鐵項目
開通運營地鐵一號線二期、四號線、五號線一期、五號線二期、六號線一期、六號線二期及九號線(臨潼線)7個項目。到2021年,地鐵運營里程達到243公里以上,基本實現網絡化運營。
用3年時間集中打通55條斷頭路
按照“半小時出城、1小時出市”的標準,加快建成西安南三環—鄠邑、東三環—臨潼、北三環—閻良快速路。用3年時間集中打通55條斷頭路,完善西安火車站和紡織城火車站周邊路網。(記者 張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