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近日,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立項名單公佈,陜西省西安音樂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陜西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西安演藝集團等單位的24個文化項目入選。
其中,由西安演藝集團傾情打造的《二十四個奶奶》《傳絲公主 》《秦豫情》名列其中。
《二十四個奶奶》
西安演藝集團兒童藝術劇院創排的《二十四個奶奶》將特色民俗文化和西方創意肢體劇相結合,神奇多變的舞臺簡約卻不簡單。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導孩子們熱愛大自然、尊敬長輩,在感受民俗文化的同時,從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
一個舞臺,七個演員,獨具匠心的創意,簡單寫意的布景,卻演繹出祖孫兩代人的濃濃親情。當傳統的東方文化遇上現代西方肢體劇的表演形式,童年那些歡樂的時光再次映入眼簾。這是一齣老少皆宜的兒童劇,這也是一齣腦洞大開的肢體創意劇,但這絕對不是一齣傳統意義上的兒童劇。這是中國首部創意民俗兒童劇,讓孩子們打開想像力的大門,開動智慧,和大人們一起開心地思考。
《二十四個奶奶》創意劇 (曲江新區管委會 供圖)
《傳絲公主 》
由西安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歷時三年傾力打造的原創民族舞劇《傳絲公主》,以宏闊的文化背景,感人的絲路故事,立體的藝術視覺,美輪美奐的畫風,將思想性、藝術性、欣賞性融為一體,是一部既能叫得響、留得下,又能傳得開的中國民族舞劇精品,立志成為古城西安一張亮麗的金色文化名片。
舞劇《傳絲公主》于2016年3月在西安人民劇院首演,在古城廣大觀眾中産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和空前的轟動效應,甚至出現加演多場仍一票難求的熱點文化現象。文藝評論界專家表示,該劇的思想性、藝術性、時代觀賞性等特點突出,對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和民族精神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秦豫情》
西安演藝集團豫劇團以1942年河南災荒為背景推出的大型現實題材原創豫劇《秦豫情》,再現了300萬河南民眾挑著擔子西出潼關求生大遷徙的歷史。通過一個個小人物在異鄉拼搏、求生的經歷,謳歌出不畏艱苦、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勇於擔當、樂觀進取“河南擔”的精神。
原創豫劇《秦豫情》 (曲江新區管委會 供圖)
該劇圍繞女主人公小勤初來長安奮力拼搏,終於站穩腳跟的近十年悲歡命運,描寫了逃荒移民在他鄉艱難生存、逐漸融入的奮鬥歷程,著重表現了以河南人為代表的中華民族不畏艱苦、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勇於擔當、樂觀進取的“扁擔精神”,也體現了以陜西人為代表的中華大家族相互包容、風雨同擔、和諧共生的凝聚力。
精心打磨,提升品質,才能創造出精品劇目。此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西安將再接再厲不斷推動文化産業取得更多佳績。(供稿 曲江新區管委會 編輯 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