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開放再出發】西安高新功能區:打破思維藩籬 打造創新之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  2018-04-19 16:22:06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貿試驗區正式揭牌,高新功能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自貿試驗區的“雙自聯動”為特色,在營商環境提升創新、科技金融創新、軍民融合平臺創新、文化交流創新等方面不斷發力,體現了高新功能區突破思維局限,勇於創新的精神,並借此成為大西安追趕超越排頭兵。  

  提升營商環境,打造創新之都

  在過去的一年中,高新功能區率先開展“國地稅融合”“54證合一”辦理模式;在中國首推週末不休假 “5+2”延時服務工作模式,構建了三級政務服務體系;發佈“最多跑一次清單”465項,在陜西省首推政務服務“容缺辦理”;設立每年20億元的三次創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總規模2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引導基金,在千億級産業培育、高端要素聚集、投資環境優化等方面給予企業全方位支持。

  營商環境的提升直接體現在市場主體活力的不斷增強。截止到2018年3月9日,高新功能區新增註冊市場主體8716家,其中新增企業7609家,新增企業註冊資本1445.60億元,位居陜西自貿試驗區3大片區9個功能區前列。在自貿試驗區效應的推動下,2017年高新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072億元,佔陜西省76.43%,西安市81.43%,成為陜西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樞紐。

 硬科技助力,科技金融創新永不落幕

  高新功能區利用自身的硬科技優勢,在數據共享、信用查詢和信用應用等方面建成了全國領先的信用與金融服務平臺。其中,高新區與深交所信息公司、陜股交中心共同搭建的“陜西科技企業投融資常態化網上路演平臺”使8000多投資人實現了“7+24”的項目對接。

  此外,高新區還與平安銀行、華夏銀行等合作推出了“園信通”等信用金融服務産品;開展了全國首批投貸聯動試點,鼓勵試點銀行為區內科技企業提供創業投資和銀行信貸相結合的創新型融資模式。

  在科技金融的不斷創新之下,目前,高新功能區已經支持延長石油獲批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支持邁科集團通過海外協議付款業務,支持招商銀行在陜西自貿試驗區首次應用區塊鏈技術為高新區內企業敘做美元跨境支付業務。

 線上平臺推進軍民成果雙向轉化

  因為體制機制原因,中國先進的軍工技術和民用技術一直不能相互融合,借力發展。陜西省明確申建自貿試驗區以來,著力推進國家知識産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建設。

  為此,高新功能區打造了軍民融合平臺線上系統,于2017年2月24日正式上線運行。平臺主要提供專利技術信息供需發佈、技術成果掛牌對接、技術經理人委託、交易撮合與支付等為一體的專利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全流程服務。目前,軍民融合平臺已經匯集了包括十二大軍工集團、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等創新主體在內的軍民融合各方資源。平臺的建設搭建了軍民成果雙向轉化的橋梁。

 “互聯網+文化+外貿”探索對外文化新模式

  在文化産業方面,高新功能區借助其所籌建的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以“互聯網+文化+外貿”為發展模式,通過線上跨境電商平臺“絲路匯”和線下實體展覽體驗産品中心,為國內外文化機構投資融資、文化産品展示交易、文化創意産品孵化、文化産品進出口配套服務等提供支持。

  “絲路匯”不僅準確傳達文化産品信息,幫助文創企業精準定位、把握海外市場發展趨勢,而且在文化傳播的窗口,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個平臺認識中國産品,了解到背後所承載的故事和價值。

  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還非常重視服務“文化創客”,建設了“精準生態文創孵化器”,融合科技政策和市場導向優勢,聚焦文化領域優勢産業,培養專業管理人才,打造了陜西省內唯一以文化創意設計為主、服務文化産業多元化開發、打造業界權威標準化服務的平臺。

  目前,“絲路匯”入駐商戶3000多家,公司已和甘肅平涼、貴州貴陽、新疆等國內地區以及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建立業務往來。西安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已經被確立為中國文化産品跨境電商綜合試點項目,已實地對接陜西、四川、新疆、青海等多地文化企業,將其文化産品入駐“絲路匯”。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