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屆試驗與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中國飛行試驗測試技術再邁新征程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4-27 16:24:39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4月27日,由航空工業試飛中心(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陜西西安閻良)、航空工業飛行試驗測試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六屆試驗與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以下簡稱“學術交流會”)在成都圓滿閉幕。該交流會彰顯出強大的內生動力,對於促進中國試驗測試事業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在發展成為“中國遙測年會”。

  據了解,本屆學術交流會歷時2天,以“技術創新引領測試發展”為主題,舉辦了多場高端論壇交流、試驗測試應用專題研討。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與信息系統專家陳鯨,中國航空工業飛行試驗測試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仲傑等做了會議專題報告,來自全國相關行業近50家科研院所和20家科技企業在年會上共同展示了中國試驗測試技術相關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了各行業在試驗測試領域的技術融合交流。

  近年來,中國試驗測試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測試産業在軍民融合國家大戰略背景下,不斷創新與發展,為武器裝備研製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試驗與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的召開,旨在展示中國試驗與測試技術相關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討新時期試驗與測試領域的發展方向,提出前瞻性的新思路、新理論、新方法,共同描繪試驗測試的發展未來,以戰略思維引領試驗測試的新發展。 

  作為本屆學術交流會的主辦單位,航空工業試飛中心(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是中國唯一的經國家授權的軍民用飛行器、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等航空産品國家級鑒定飛行試驗機構,是國家飛行試驗技術研究機構,是國家授權的“飛機適航認可實驗室”。經過59年的建設,航空工業試飛中心(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通過持續自主創新,已建立了機載測試、光電測量、遙測監控、數據處理、感測器及校準等試飛測試實驗室,自主研發了A/GDAS系統及先進的網絡化試飛數據處理系統,具備了大型試飛測試系統總體設計、網絡化機載測試技術研發、測試系統集成等技術能力。

  現代測量與試驗相結合形成的測試技術,是獲取試驗數據的基本方法,在試驗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沒有測試,就沒有武器裝備”,在航空工業,飛行試驗測試技術的作用尤為突出。近年來,通過軍民融合産出的科技成果琳琅滿目,飛行試驗測試感測器及天線已形成系列,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飛行試驗領域,助推了國防現代化進程。地面實時安全監控系統在國內首開先河,實現了實時監控的各類數據關聯,以及對飛機故障趨勢的實時監控和預告警,有效提高了科研試飛安全系數。機載BD/GPS授時定位器IRIG-B(AC)碼時間同步精度優於4微妙,技術獨樹一幟。

  總體而言,中國飛行試驗測試技術在部分技術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與波音、空客的試飛測試總體技術水準並駕齊驅,部分關鍵技術指標已經實現彎道超車。目前中國飛行試驗測試技術具有30000個以上各類參數的測試能力,單機單架次500GB的數據記錄存儲能力,完全具備複雜測試系統設計、研發、集成能力。

  2017年12月,飛行試驗測試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更加先進的測試技術正在孕育、更加成熟的測試成果即將轉化。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瞄準未來航空武器裝備試驗測試需求,開展航空試驗與測試技術研究,逐步建立起陸、海、空、天、賽博五維一體聯合試驗測試模式, 以滿足未來型號試驗與測試、新概念新體系武器系統的先期演示驗證與評估的需求,進而實現飛行試驗測試技術從跟蹤發展向自主創新的轉變,使中國躋身於世界先進航空試飛測試國家的行列。

  據介紹,軍工試驗測試技術交流年會自2012年舉辦以來,每年舉辦一次,規模不斷壯大,影響力日益提升,對於促進中國軍工試驗測試事業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該年會已經發展成為院士牽引、專家匯聚、産業集聚的軍工試驗測試領域科技盛會,正在發展成為“中國遙測年會”。(供稿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 編輯 柳洪華)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