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社科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委宣傳部的具體指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新、凝心聚力,積極開展思想引領、社科研究、學術交流、科普宣傳、資政服務等工作,不斷提升管理和服務水準,培養集聚了一大批社科人才,培育形成了一大批社科成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追趕超越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論支撐。
過去八年社科普及利民惠民
陜西省社科聯第四次代表大會于2010年召開,八年間,省社科聯累計立項1493項,資助經費667.6萬元,服務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組織開展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工作4次,評選優秀成果954項,推出了一大批高水準社科研究成果,其中10部成果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在發好陜西聲音、策劃陜西方案、講好陜西故事方面貢獻社科力量。
八年來,省社科聯圍繞傳統文化、脫貧攻堅、法律維權、低碳環保等科學知識,組織開展科普宣傳等活動100多場次;舉辦“長安講壇”高端講座和精品講座300多場;通過報刊、網絡、微信、微博等載體,開展社科知識競賽,廣泛普及社科知識;創建省級社科普及基地51家,其中全國優秀社科普及基地15家,實現社科普及利民惠民。
未來五年實現建設社科強省
未來五年,陜西省社科工作將奮力追趕超越,建設社科強省。到2022年,陜西社會科學發展的整體水準和綜合實力將位居全國前列,全省社科研究水準處於全國領先地位,智庫資政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社科普及覆蓋面不斷擴大,社科組織體系基本建立健全,社科人才更趨高端化、國際化,實現由社科大省向社科強省的跨越發展。
建設社科強省,陜西省將一方面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加強社科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建設,發揮好基地和中心的“孵化器”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搭建社科成果應用轉化平臺,把成果推向市場,不斷提高研究成果的競爭力和轉化率。同時,適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社科知識的新需求,到2022年,創建100家省級社科普及基地,打造全方位、廣覆蓋、立體式的社科普及平臺,推動陜西社會科學走出去,向世界傳播陜西社科好聲音,展示陜西社科新形象。
陜西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郭建樹介紹,力爭通過五年努力,陜西要實現獲得國家級研究項目數量和進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成果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建設專業化高端智庫30家以上;進入省級以上人才培養工程的社科人才佔比達15%以上,形成在全國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50名以上、中青年學術骨幹100名;高校社科聯組織覆蓋率達90%以上;社科成果轉化率、國民人文社科素養水準位居全國前列。(記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