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暮鼓
伴隨景雲鐘的長鳴
西安這座古城跨越千年的歷史
承載著
無數匠人的專注與執著
造就了
匠心之城 初心之地
如今
這些善意的執念正推著我們向前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裏
讓我們依舊願意聽從內心的安排
專注、沉靜、不負光陰歲月......
近年來
“匠心”二字
逐漸步入大眾視野
這二字背後蘊藏的精神力量
鼓舞著無數人
5月27日
2018中國匠人大會在西安曲江新區召開
曲影傳媒與麥道傳媒
深度合作推出的
中國首部城市文化互聯網電影短片系列
《西安故事》
首部作品《瓶中日月》
在大會上驚艷亮相
↑《西安故事》之《瓶中日月》↑
作為該系列中
致敬匠人精神的作品
《瓶中日月》講述了秦派內畫創始人張鐵山
從事秦派內畫三十年的心路歷程
秦派內畫創始人張鐵山
張鐵山,1963年出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陜西省政協委員,秦派內畫藝術創始人。1979年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習三先生學習內畫藝術。1988年于西安創辦張鐵山內畫藝術研究室,2002年創辦陜西鐵山內畫藝術研究院。創立了以潤、透、精、雅為特點的“秦派”內畫藝術,開創了陜西內畫藝術之先河。
什麼是內畫
內畫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工藝,它的産生起源於畫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
張鐵山內畫作品
張鐵山先生
將千年的翰墨丹青
濃縮在筆尖上
在小小的鼻煙壺中
畫出了乾坤歲月
內畫的創作
面臨兩大難題——
空間的限制和作畫方向顛倒
這要求創作者有著高超的繪畫技巧
而他的解決方法是“盲畫”
所謂“盲畫”
就是在內畫創作過程中
跟隨自己的感悟和多年的手感去創作
要達到這一層境界
跟刻苦的練習密不可分
作為匠人
他創立秦派內畫三十年來
無時無刻不伴隨著孤獨與落寞
但張先生説:
“
守得住清貧,才立得住藝心
守得方寸 才能不變始終
”
作為《西安故事》系列中
率先亮相的版塊
《守·藝》
將記錄各領域老藝人、手藝人、非遺傳承人
的獨特技藝
在《瓶中日月》之後
將會有更多的匠人在此展現他們獨特的技藝
我們將用鏡頭展現他們
堅持初心的執著
守護傳統技藝的決心
弘揚時代的“匠心”精神
除了弘揚時代“匠心”精神的《守·藝》板塊之外
為全面展現、解讀西安這座城
《西安故事》還將從以下幾個角度
截取西安生活的片段
與大家分享
《一天》
探訪平凡人物在西安生活的一天,講述他們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折射新西安大發展中每一分子的社會貢獻。
“普通市民、勞模、公務員、人物、事跡”
《食·刻》
民以“食”為天,記錄西安人的“食”之道及生活之道,讓更多人通過多維度了解西安人的真實生活、新生活。
“美食、小吃、生活”
《青春》
找尋和記錄在大西安生活的新時代年輕人、新一代的文化藝術及科技從業者,展示新西安的新活力及時代的先鋒力量,展望新一代陜西力量對新西安發展的新希望。
“新潮、科技、青年、時尚、活力”
《拾·遺》
鏡頭記錄各類文化古跡、旅遊景區的保護及發展,反映值得回味和深思的文化歷史積澱。
“遺跡、歷史、保護”
怎麼樣?
是不是和小薇一樣
對《西安故事》充滿了期待?
看過了《瓶中日月》
對匠人是不是也更多了一些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