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黃雅慧溫膽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經驗淺談
西部網  2018-06-06 14:06:47

  西安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黃雅慧從醫30余載,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患者之間口口相傳,慕名而來的患者遍及省內和山西、甘肅、河南、新疆等地。

  黃雅慧主任認為,胃食管反流病歸屬中醫“嘈雜”、“反酸”,較符合臨床需要。氣機鬱滯、肝氣挾痰濁上逆、胃失和降,是本病發生的主要機理。中醫辨證可分為肝胃不和型、脾胃濕熱型、痰濕內阻型、脾胃虛寒型、胃陰不足型。

  溫膽湯理氣化痰、清膽和胃,是治療的基礎方。在此基礎上,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白芨、烏賊骨、瓦楞子、煅牡蠣與浙貝母、黃連與吳茱萸、旋覆花與代赭石均是治療的有效藥物。小柴胡湯配溫膽湯則是治療鹼反流性胃食管病的要方。

  在調護方面,調節飲食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措施,而保持心態平和可提高治療的臨床療效。

  黃雅慧主任在診治頑固性膽汁反流性胃炎方面的典型病例:

  患者魏某,中年男性,自2015年起出現反酸、燒心,上腹部脹痛不適,受涼或進食後加重,納差,口乾口苦,大便幹稀不調症狀,3年來上證反復發作。在當地醫院就診,口服抑酸、保護胃黏膜藥物配合中湯藥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慕名前往西安市中醫醫院就診。

  黃雅慧主任詳細詢問患者病情與既往治療經過;通過望診,患者的舌淡紅,舌體胖邊有齒痕,苔前部薄白,根部黃厚;通過切脈,患者脈細弦。四診合參,結合胃鏡與腹部超聲檢查,中醫診斷為吐酸,證型屬肝鬱脾虛兼有鬱熱。西醫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膽囊炎。

  黃雅慧主任隨即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治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輔以降逆制酸、清熱和胃,方用溫膽湯合小柴胡加減(陳皮120g、半夏120g、竹茹120g、柴胡120g、白芍200g、白及150g、烏賊骨450g、生薏苡仁300g、厚樸120g、豆蔻100g等40余味),熬製成膏方,每次10g,每日2次,早晚溫水送服。囑患者飲食清淡、新鮮,進餐不可過飽,餐後避免劇烈運動,夜間臥床抬高床頭。同時向患者詳細講解本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後,消除其焦慮、沮喪情緒,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堅持服藥兩月後症狀基本消失,飲食不當時偶有反復。黃主任在上方基礎上稍加調整,繼續服膏方一月後,改為每日一次鞏固療效,4個月後患者病情痊癒。

  此病例中,患者久病肝失疏泄,肝氣鬱滯,橫逆乘脾犯胃,脾胃運化失職,脾氣不升,胃氣不降,中焦氣機阻滯,故見上腹脹痛、餐後加重、納差等症;肝膽疏泄不暢,膽汁隨胃氣上逆,故見反酸燒心、口乾口苦等症;久病正氣不足,以脾氣虛、脾陽虛為主,故見受涼後症狀加重,大便幹稀不調。本病病因為久病、情志不暢,病機為肝鬱脾虛兼有鬱熱,病性為本虛標實。黃雅慧主任充分把握病因病機,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法,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鬱、調理氣機,陳皮、半夏、茯苓、竹茹理氣化濕、清膽和胃,薏苡仁化濕健脾,厚樸燥濕健脾、下氣除脹滿,豆蔻芳香化濕、行氣寬中,再加對症之烏賊骨制酸止痛,白芨斂瘡生肌保護胃粘膜等,全方辨證辨病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達到疏肝解鬱、化濕健脾、清膽和胃之功,少量、久服最終使肝氣條達,膽汁通暢,脾升胃降,頑疾自去。

  【三秦大地 西安+移動列表】西安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黃雅慧溫膽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經驗淺談

  黃雅慧:女,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陜西省名中醫,陜西省三秦人才,西安市勞模。

  現任國家級重點專科西安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兼任西安市中醫醫院農工民主黨支部主任,西安市未央區政協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消化病學分會理事等職務。長期從事消化病科研、教學及臨床工作,擅長運用消化內鏡及中醫藥診治脾胃病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症。主持及參與省市級科研課題12項,獲西安市科技成果獎2項,參與編寫醫著兩部,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培養研究生30余名。

  擅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復發性口腔潰瘍、結腸炎、膽囊術後綜合徵等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

  專家門診:週一上午、週四下午 地點:脾胃病科門診

  特需門診:週二下午 地點:特需門診(六)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