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馬淑媛):7月16日上午9:00,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僑聯”)、陜西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以下簡稱“省僑聯”)主辦,西安石油大學承辦的“2018親情中華·陜西夏令營”(第二期)于西安石油大學開營。西安石油大學黨委委員、機關黨委書記、統戰部部長吳復雷,西安石油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絲路能源學院)副院長顏庭星出席本次活動,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新西蘭等國家的80余名華裔青少年學生參加了本次開營授旗儀式。
開營儀式現場(攝影 李冠棟)
主持人黃愷説道:“‘炎黃子孫同根生,中華兒女一家親。’省僑聯積極聯繫省內高校,發揮大西安歷史文化科教優勢,精心為來陜的海外華裔青少年提供豐富多彩的漢語學習、文化體驗課程。希望通過此次親情中華夏令營活動,使跨洋過海的華裔青少年們歡聚陜西,拉近感情距離,也加深海外華裔青少年對祖國的了解和認知。”
吳復雷(左三)為本次活動授旗(攝影 李冠棟)
本次活動第一站來到西安城墻,營員們通過導遊的介紹了解到西安城墻的悠久歷史,也對中華文化的悠遠綿長有了初步的感知。
城墻精彩剪影(攝影 孫雨欣)
從城墻下來後,營員們由老師帶隊前往關中書院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他們穿上了中華傳統漢服,聽老師講述儒家文化,學習吟誦《弟子規》以及“作揖”禮。營員們通過老師的講解更加加深了對孔子的了解,隨後還一同在孔像前行了“作揖”禮。
關中書院老師幫營員穿漢服(攝影 孫雨欣)
營員們互相合作穿漢服(攝影 孫雨欣)
營員們拜孔像(攝影 孫雨欣)
行完禮後,帶隊老師將營員們分為三個班級,分別學習國醫、香道和活字印刷術三門課。營員們在這項環節裏親自動手製作相關作品。
國醫老師為營員展示中醫相關器皿(攝影 孫雨欣)
在國醫課堂上,老師們告訴營員們,“國醫是國人對祖國傳統醫學的一個統稱,在一代一代偉大先民的沉澱和不懈努力下,我國國醫文化已成為中華文化中的靚麗瑰寶。”老師教營員們認識中藥文化中的常見器皿,例如搗藥罐,儲藥箱等,並讓同學們傳遞細看這些器皿,親手觸到傳統器皿的體驗讓大家深感興奮。最後,營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親自製作“國醫香包”(裝有中藥的小包,有氣味,具有一定藥用作用)。
營員們傳閱國醫器皿(攝影 孫雨欣)
在香道課堂上,營員們通過老師講解知道了香料是中國香水的前身,早在先秦時期,香料在中國就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並且中國現存香料已超過3600種。在學習的最後,老師將香料團分發給大家,讓大家親手創作具有驅蚊作用的隨身香牌。
營員們踴躍舉手回答香道老師提問(攝影 孫雨欣)
營員雕刻、揉捻香料團(攝影 孫雨欣)
在活字印刷術的課堂上,營員們躍躍欲試開啟活字印刷術的體驗之旅,他們用墨氈將雕版面均勻的刷上墨,用宣紙覆蓋後,再用滾軸加以反復著色,適度滾滑後取下宣紙,裱入相框,作品便完成了。營員們不僅驚訝于這獨特的印刷方式,還對印刷出來的方塊漢字和古詩詞産生了濃厚興趣,並紛紛表示想要將這些文化分享給國外的朋友們,讓他們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營員們興奮的進行活字印刷操作(攝影 孫雨欣)
營員開心欣賞自己的印刷作品(攝影 孫雨欣)
來自加拿大的李霽會説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説媽媽告訴他“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中國文化”。對於這次夏令營活動他表示十分開心,一方面是因為認識了很多朋友,另一方面,讓他更加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
新西蘭的張予村説:“很感謝所有的工作人員老師願意犧牲假期陪我們圓夢,也希望所有的營員們都能夠通過這次旅程更了解中國,更喜歡中國。”
營員們的香包作品(攝影 孫雨欣)
營員的活字印刷術作品(攝影 孫雨欣)
在之後的旅程計劃中,營員們還將體驗剪紙、書法、中國武術等中國文化,了解古箏、古琴等中國民族樂器,同時參觀陜西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主辦方負責人表示,希望參加此次活動的營員們可以在本次旅行中收穫快樂和驚喜,同時也希望他們可以充當傳播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