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行走在大荔縣埝橋鎮小營村,道路乾淨,院落整潔,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本報記者秦峰見習記者甘泉文/圖
7月20日,看著家裏新建的沖水式廁所,大荔縣埝橋鎮小營村村民師福琴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改廁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太大了,環境乾淨衛生了,蒼蠅、蚊蟲少了,我們也過上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了。”
師福琴家新建的廁所在後院內,廁所墻高2米,內外墻刷得雪白,內部面積6平方米,裝了一個蹲便器和一個坐式馬桶。“坐式馬桶是專門給老人和小孩用的,咱老人再也不用為上廁所煩心了。”師福琴一邊説著一邊做著示範,“你看,輕輕一踩閥門,水流一衝,乾淨又方便。”
“原來上個廁所都不知該怎麼下腳”
“以前的露天茅廁,一個茅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蚊蠅滋生臭烘烘,上廁所是一件很揪心的事情。”80歲的師福琴在村裏住了近60年,現在和大兒子一起居住,家裏8年前就蓋起了近300平方米的樓房,液晶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説起農村的變化,師福琴感慨萬千,給記者掰指頭算著,“現在變化真是多呀,單就廁所的變化就説不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時期建了一些公廁,這些公廁佔地面積比較大,都是旱廁。
到了80年代,人民公社解散後,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以前留下來的很多公廁,由於沒有得到維護,逐漸荒廢。“有的村民就在院後空地上挖個坑,建個簡易廁所。還有的家裏講究一點的,就用玉米稈圍個圈,人蹲下去從外面看不見就行了。”師福琴説,“原來上個廁所都不知該怎麼下腳,廁所夏天臭氣熏天,還有蛆蟲。”
90年代,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出現了一些用土墻壘起來的茅廁,這些廁所往往比較簡陋,空間十分狹小,一到夏天蚊蟲亂飛,蒼蠅嗡嗡,有時熏得人呼吸都困難。一颳風,整個村子都瀰漫著一股臭味。最讓人尷尬的是,如廁時總擔心會被人看見。這些廁所的門非常簡陋,往往只用一塊塑膠布或者廢布擋著,有的甚至沒有門,上廁所前得咳嗽幾聲,相當於問裏面有沒有人。
進入新世紀,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廁所終於迎來入戶時代,這個時候廁所被稱為“衛生間”。這種廁所往往就是用封閉式的化糞池代替以前的敞開式糞坑。有些養殖戶還利用人畜糞便發酵出來的沼氣作燃氣。廁所雖然有所改觀,但還是旱廁,尤其是人畜糞便混合在一起,氣味一樣刺鼻。另外,這種化糞池成本太大,大多數村民建不起,也用不著。廁所問題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制約著農村環境的整體提升。
“廁所改造後城裏親戚都來得多了”
廁所是衡量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係到人民的健康狀況。近幾年,全國興起“廁所革命”,著力提升城鄉環境,破解鄉村治理難題。
“‘小廁所、大民生’,農村改廁工作看似是小事,實際卻是密切聯繫群眾的一件大事。”大荔縣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路建鋒介紹説。大荔縣按照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紮實推進“廁所革命”,以全域覆蓋、設施完善、生態健康、人民滿意為目標,全面推進城鄉居民衛生改廁步伐,有效提升城區、鄉鎮、景區、農村廁所服務水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荔縣把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工作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今年開始實施《大荔縣城鄉廁所革命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計劃2018年完成改廁2.6萬戶,2019年完成改廁3.8萬戶,2020年完成改廁3.8萬戶,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並在美好鄉村、幸福鄉村和旅遊示範村建成標準化公廁。
小營村是大荔縣農村衛生改廁的示範村。村裏主要發展葡萄和核桃種植産業,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村民更加注重環境衛生,紛紛加入廁所改造的行列。董潤七家的廁所經過改造後煥然一新。
“我們村是改廁的示範村,我就自己買了個馬桶,改廁其餘的錢都是政府出的。以前的廁所都是簡易旱廁,氣味難聞,很不衛生。城裏親戚來了,最擔心的就是上廁所不方便,小孩説啥都不願上廁所。現在好了,廁所改造後城裏親戚都來得多了。”董潤七一臉的喜悅,“如今,不僅廁所乾淨衛生了,家裏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夏天隨時可以洗澡;天然氣快通了,灶房也會越來越乾淨。如今,農村人家裏也可以和城裏一樣衛生,看著自家的院子打心眼裏舒服呀。”
“改廁不光讓環境變好了,還能幫助農作物增産增收。”小營村黨支部書記姚江亭給記者介紹説,小營村推行的雙甕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將糞便密封儲存,低溫厭氧發酵,使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達到無蠅、無蛆、無臭味,而且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糞液可直接噴灑于農作物,使農作物增産增收。
“改廁帶動村民文明素養顯著提高”
行走在小營村,綠樹成蔭,瓜果飄香,處處生機盎然。小營村共有674戶2637人,家家都有自己的種植園。靠著種植葡萄和核桃,村民們生活富裕了,蓋起了小樓,開上了小車。
“廁所的改造,不僅使村民家中乾凈整潔了,還從整體上提升了農村的環境衛生。廁所改造改變了村民落後的衛生觀念,在農村中樹立起文明新風。”姚江亭深有感觸地説,“如今,小營村的面貌有了大變化,大夥兒也變得講衛生、講文明瞭,村裏幾乎沒有亂倒垃圾的現象,改廁帶動村民文明素養顯著提高。”
在開展改廁工作的同時,小營村積極推進村莊周邊環境整治,不斷完善村內基礎設施,相繼完成村水泥路面硬化、種草植樹綠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新建了農家書屋。如今,小營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住房整齊、道路平坦、環境優美,成為大荔縣美麗鄉村的代表。
小營村的廁所變遷,正是我省實施農村改廁項目的一個縮影。為加快補齊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短板,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建設美麗宜居村莊,我省計劃用3年時間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到2020年底,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將有較大提升,力爭實現90%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戶數累計超過600萬戶、普及率接近85%,並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治理,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長效管護機制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