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1940年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生導師、陜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從醫60年來,先後研發治療肝病系列新藥3種、院內製劑7項。2017年6月,榮膺“首屆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
“在我心目中,病人永遠最重要。”走進市中醫醫院,經常可以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睿智祥和的老者,他不避寒暑,每週堅持6個半天出診。這位懸壺濟世60載、始終心繫患者、堅守一線並被患者昵稱為“好老頭”的長者,便是79歲的全國名中醫楊震老先生。
懸壺濟世60載風雨“守一線”
“楊大夫,我這病厲害不?”“不厲害,吃一段時間藥就好了。”7月30日下午,記者走進楊震特需門診,聽到患者與楊震之間的對話。
“我先後拜師于著名中醫老專家、陜西省八大名醫之一、丹溪學派傳承人王新午,清代御醫黃元禦第五代傳人麻瑞亭兩位老先生,成為他們的入門弟子。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於兩位恩師的指點和教誨。”楊震在兩位老師學術思想啟迪下,潛心研究相火理論,首倡“相火氣機學説”。楊震解釋説:“相火是人體生命之火,人體陰陽、氣血、情志、臟腑氣機失調是導致所有疾病的根源,所有疾病均為相火氣機運行失調引起的。”
穿上白大褂的楊震,精神異常飽滿。望聞問切的同時,楊震不忘給旁邊的3名學生傳授經驗:“患者胃裏感覺熱、出現口腔潰瘍,這都是相火移位的結果。本來這股相火應該是暖肚子的,結果現在跑到胃裏、跑到口腔裏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引火歸元,而非殺滅此火。只要讓這團火回到原來的機體中,患者就病癒了。”
楊震給病人看病開方獨具特色,每次會給學生説開某某湯、某某飲、某某散等。他説:“看病開方是很嚴謹的,所有病症都有其對應的方子,開處方一定要有切實的根據。”楊震在總結肝病病機的同時,創新性提出了系列中醫肝病治療理論,實現了肝病認識和治療的新突破,並總結出治療各種肝病的經驗方,如治療陰虛型肝腹水的甲苓飲、治療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白茜湯等等。
楊震老先生懸壺濟世60載,風雨無阻“守一線”。他不但自己從小是個“醫癡”,還希望家中子孫都能喜歡醫學,希望自己的醫術有後人來傳承。“我對子孫們的要求就兩條:第一,所有人都要成為共産黨員;第二,希望他們都能為傳承祖國中醫藥文化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目前,他家裏三代20多人從事醫學工作。市中醫醫院肝病科主任郝建梅有著雙重身份,既是楊震的兒媳婦,又是他的學生。
業精於勤碩果豐仁醫仁術吸“鐵粉”
因為業精於勤好鑽研,楊震40多歲時成功研發了新藥“碧雲砂乙肝靈”,該成果1987年榮獲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碧雲砂乙肝靈”發揮了重大作用。1990年,楊震攜“碧雲砂乙肝靈”參加全國醫藥衛生科技成果展,獲得優秀成果獎。楊震還研發了船艙式飲片儲藏櫃及活動飲片調劑櫃兩項專利,並研發肝毒清丸、健肝口服液、復方抗病毒顆粒等7項院內製劑。
楊震從小熟讀中醫經典,隨王新午、麻瑞亭兩位老先生臨床侍診,精心鑽研,將肝病的治療與研究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收集歷代中醫名家的經驗方,歸納為“治肝十法”,自擬30余首治肝經驗方。他踏上懸壺濟世醫途60載,救人無數,先後榮獲陜西省和西安市科研成果獎7項。
“40年前,我因乳房疼痛,到別的醫院看,醫生説是乳腺病,開的藥吃了也不管用。當時楊震醫生還在西華門上班,就在我單位旁邊,每天都能看到病人排長隊的情景。我也排隊找他看看,沒想到吃了楊震醫生開的7服藥後,就不疼了。從此,我有病都找他看。”72歲的患者魏女士滔滔不絕對記者説起她成為楊震“鐵粉”的經過。
75歲高齡的閆大媽在2010年查出患有肝硬化,8年來一直接受楊震及其弟子們的治療。她的老伴兒豎起大拇指説:“楊震名不虛傳!”
楊震先後前往美、法、韓等國家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擴大中醫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楊震已培養學生300余人,大多已成為西安中醫界的棟樑之材。1995年至今,楊震共帶教學術繼承人及碩博研究生26人。2011年我省成立了楊震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楊震通過臨診口傳面授及專題講課等形式答疑解惑,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生。他常言:“師帶徒傾囊相授不保守,徒承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記者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