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翱翔在改革開放春風裏 西安高新區二十七載蝶變之路
人民網  2018-08-09 08:44:02

  原標題:翱翔在改革開放春風裏(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每次經過西安高新區街頭,72歲的章東凡總喜歡搖下車窗,看道路兩側的大樓向車後掠去。“就像當初襁褓裏的嬰孩,轉眼長成20多歲的小夥子,看在眼裏,怎不歡喜!”

  已從西安高新區管委會退休12年的章東凡,親眼見證這個“小夥子”呱呱墜地——1991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西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從此,“高新區”這一新名詞,悄聲潛入古城人心裏。

  二十七載砥礪前行,西安高新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品質和效益同步提升,成長為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的重要基地。

  傳承創業激情

  夏日傍晚,走進高新區唐城墻遺址公園,綠林蓊鬱,草木茁發。透過樹林望去,華燈初上的寫字樓美輪美奐,人來車往川流不息。

  “籬笆外是現代世界,日新月異。公園裏有人文內涵,動靜相宜。”剛打完太極拳的劉師傅,擦去臉上的微汗,沉醉在夏日晚風裏。

  27年前,這裡全然是另一番模樣。1991年6月14日,西安西南城外,機器轟鳴,高新區破土動工。在管委會工作的章東凡,約上同事一道來到工地,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觸動,“四週是破落的村莊、荒蕪的土地,一條廢棄的灌溉渠橫穿東西。那時候,無人知曉也難以想像高新區未來的模樣。”

  創業的日子裏,既艱苦又興奮。管委會成立之初,只有10萬元經費和一輛借來的舊轎車,近20名工作人員在租用的幾間房裏辦公。去西安城內招商,大夥就騎自行車穿城而過;到外地招商,坐長途汽車、火車一路顛簸。“雖然艱苦,但大家都充滿激情,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章東凡説,“27年來,火一般的創業激情接力傳承。”

  那一年,西安高新區超額完成國家基建計劃,在全國50多個高新區中名列前茅。“當年建區,當年開工,當年見效。”回憶起“高新速度”,章東凡難掩興奮,“初戰告捷,提振了高新人的精氣神!”

  自此,厚重的黃土地上,頻頻發出突破藩籬、拔節而起的“成長之聲”:體制上,招商引資等領域行使市一級管理權限;機制上,“一站式辦公”,開創公共服務轉變先河;服務上,凝聚了“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的“高新共識”……

  靠著這股子闖勁兒,高新區昂首闊步、且行且歌,當年的那張“白紙”,如今已是色彩繽紛。7萬餘家企業在此註冊,120家世界500強企業設立177個公司和機構,形成電子信息、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四大主導産業……時空流轉,一座生態宜居的産業新城拔地而起。

  立足創新驅動

  27歲的高新區,如今有了新目標——建成大西安都市圈的“首善區”。不沿海、不靠邊,肩負重任的西安高新區,如何打開新局面?

  “科技創新”,這是西安高新區給出的答案,也是其發展的立身之本。

  幾年前,中科創星孵化器創始合夥人米磊的女兒生病打點滴,護士一時找不到血管,連扎4針失敗,讓這位光學博士很是心疼。“能否發明一台設備,解決扎針難題?”仔細調研後,米磊與合夥人成功研發血管成像儀——通過紅外光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俗稱“扎針神器”。

  近些年,像血管成像儀這樣的高科技産品,在西安不斷涌現。

  “春筍”遍地,難離“沃土良田”。2017年11月,西安高新區出臺發展“硬科技”産業的8條措施,設立每年5億元的産業發展資金、總規模500億元的産業基金,支持航空航天、光電晶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製造、信息技術、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如今,我們已有上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談及發展之道,高新區創新發展局副局長吳峰言簡意賅,“搭建創新平臺,吸引人才落地,營造良好氛圍。”

  與本土培育相伴的,是築巢引鳳。這其中,韓國三星公司投資100億美元的半導體快閃記憶體晶片項目最為亮眼。

  2012年,三星帶著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工藝落戶西安高新區,15個月後,月産10萬片的半導體工廠建成。今年3月,三星項目繼續“擴容”,二期投資70億美元。

  “現在,100多家配套企業已成功落戶高新區,形成了一個近千億元級的半導體産業集群,西安由此成為全球半導體存儲晶片領域的重要一極。”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7年,西安高新區全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64家,累計認定1070家;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330億元;累計轉化科技成果逾10萬項,其中90%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産權。

  放眼合作共贏

  坐落在高新區科技二路的西安諾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僅10年,卻已在全球LED顯示屏領域佔有重要一席。

  “剛成立那年,我們主營業務收入僅11萬元。”回憶起創業初期,公司董事長袁勝春十分感慨,“經過努力,我們在校正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自此,諾瓦公司快速發展,如今擁有自主知識産權831項,全球拓展服務網點33個,産品出口至59個國家。

  “西安擁有先進的製造業,一些‘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製造業水準相對較弱,雙方産業互補、合作共贏。”在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看來,西安高新區承擔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更大使命。

  站在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高新區有著自己的夢想:打造“一帶一路”的“創新之都”。這其中,形成一流的開放發展水準,聚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企業,就是重要的奮斗方向。

  當地時間7月10日,西安高新區北美(矽谷)離岸創新中心正式揭牌。“美國矽谷是舉世聞名的科技創新高地。我們在此設立離岸創新中心,旨在促進兩地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領域的資源互通與全方位合作。”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合國際科技資源,是西安高新區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的重要路徑,希望借此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離岸創新模式。”

  西安高新區還將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等地建設離岸創新中心,在相關“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設立科技服務站和研發中心,加快“走出去”步伐。

  今年1月,阿裡巴巴集團絲路總部正式落戶西安高新區。“通過金融西部中心、阿裏雲西部中心等八大板塊,該項目將助推西安‘互聯網+古都’建設,同時輻射我國西部地區乃至絲綢之路經濟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數據顯示,2017年,西安高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072.61億元,佔全省總量的76%。存儲晶片、智慧手機、生物醫藥、能源裝備等高科技産品運往歐美、非洲、中東等地,涉及眾多“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

  站在高新區的高樓上眺望這片熱土,不禁讓人想起,27年前這裡的“一期規劃圖”酷似一架航天飛機。當年,成千上萬名創業者曾夢想這架“飛機”翱翔在萬里長空。“改革開放春風裏洋溢的‘希望之光’,為這片土地插上了翱翔的翅膀。”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鐘洪江深情滿滿。(記者 王樂文 高炳)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