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西安紅會醫院一位工作人員,在朋友圈發了一張照片。
照片中,一位穿著手術服的男醫生,癱坐在樓道,與女兒視頻聊天。“女兒剛出院,她的爸爸卻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蘇菲説,“手術間隙,隔空看女兒一眼,這背後是這位醫生爸爸對女兒的內疚、虧欠和深藏的愛。”
這條朋友圈,瞬間引起了很多醫護人員的共鳴,300名醫生朋友點讚留言並轉發,有人直呼“淚目”。8月12日,三秦都市報記者聯繫上了照片上的主人公,37歲的小兒骨科醫生馬益善。
醫生爸爸隔空看女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做完10台手術 “隔空”看女兒
馬益善是西安紅會醫院小兒骨科診療中心的醫生,今年暑假以來,小兒骨科的病人急劇增長,馬益善也和別的同事一樣,開始了“白加黑”工作,一天10幾個小時連軸轉,“骨科手術中,將近一半都是意外傷害所致,病情比較緊急,所以手術一台接一台。”
馬益善的女兒不到半歲,前段時間,女兒因為洗澡著涼,引發重症肺炎,住進了西京醫院,所幸,已經順利出院,目前回家治療。
“女兒在醫院ICU住了20多天,作為父親的我,只陪過她一晚上。”這張照片,拍攝于8月10日下午,當時,馬益善已經連續做完了10台手術,在手術室整整站了16個小時。“母親給我打電話,説女兒想我了,當時我沒時間接電話,只能等到第10台手術結束,從視頻中看看孩子。”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一邊是自己的女兒,一邊是應接不暇的病人,馬益善只能選擇後者。
“女兒生病,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有多大。”馬益善説,作為家長,他把女兒交到了別的醫生手中,相反,別的家長也是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他手中,“只能全力以赴,才能對得起這些家長的囑託。”
一個月做了780台手術
小兒骨科主任頡強做過一個統計,今年7月,小兒骨科一共做了780台手術,平均每天26台,這背後是無數醫護人員付出的百倍于常人的辛苦。
“都説醫生的孩子,是風吹大的娃,這句話一點不假。”頡強坦言,醫生值一個班,都是24小時,但是只要有病人來,就不能回家,“幾天前,馬益善給一個13歲的女孩做脊柱側彎手術,從上午9點開始,一直站到下午7點,期間沒吃沒喝,這就是兒科醫生的常態了。”
小兒骨科護士長劉娟是看到這條朋友圈後,才知道馬益善女兒生病一事的,“每天都能看到馬大夫忙著給別的孩子做手術,事實上,他的女兒更需要他。”
馬益善的妻子也是一名醫生。
昨天,記者聯繫到她時,她説,當家庭親情與職業責任同時擺在面前時,選擇後者,無怨無悔,因為有更多的家庭、病人需要醫生。“有時也在想,到底為什麼呢?想來想去,也許不是救死扶傷那麼高尚,僅僅是病人治愈時説的一聲‘謝謝’,或者一個充滿善意的眼神,一切就值了。”(記者 宋雨 實習生 杜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