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給癌症患者活下去的力量——聚焦結直腸癌預防和治療
陜西日報  2018-08-14 13:48:47

  “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整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發病譜的第3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居第5位,居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後。每年新增結直腸癌患者37萬餘人,死亡人數在19萬以上。”7月底,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消化病醫院消化外科副主任鄭建勇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陜西和全國一樣,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且臨床接診患者中多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我接診的最小結直腸癌患者只有13歲。結直腸癌發病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與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素飲食以及缺少運動有關,當然,還有一些結直腸癌和遺傳關係密切。”

  預防結直腸癌

  就一個“早”字

  “無症狀”是結直腸癌的隱身衣,早期不易引起人們的警惕,便血症狀又與痔瘡有些相似,所以很容易被患者忽略。

  鄭建勇介紹説,結直腸癌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排便習慣和大便形狀的改變,可以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腹瀉、便秘;也可以是糞便中帶血或帶黏液;還可以表現為便血。特別值得提醒的是,當患者有鮮紅血便時,一定要警惕,最好去做一個腸鏡排查一下結直腸癌。

  所以,生活中大家一旦有以上任何一種早期結直腸癌的表現,就要及時就診,這樣才有可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靶向藥物

  是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曙光

  目前,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介入治療、射頻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等多種方法。鄭建勇認為,結直腸癌的首選治療方案是手術治療,手術以後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化療,由於化療效果明顯,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所以是術後患者治療的首選;靶向藥物基本是進口藥物,過去由於費用昂貴,所以患者使用非常有限。

  去年,我國將一些治療癌症的進口靶向藥物納入了醫保,可以説為不少患者帶來了曙光。

  鄭建勇説,用“化療+靶向藥物”聯合治療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總生存期,也能讓他們的生活更有品質。

  李先生是一位結腸癌患者,發現時已轉移至肝臟。在做手術治療後,他堅持“化療+靶向藥物”聯合治療,9年過去了,病情控制得很不錯,但生命的成本是1年20萬元左右的靶向藥物治療費。“這還是在有關慈善項目資助下的藥物費用,靶向藥物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李先生説,“去年10月,我用的貝伐珠單抗進醫保了,每個月個人支付的費用降到了3000元左右,1年下來我自己掏3萬多元錢,這對我們患者來説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8月底全省公立醫院

  進口抗癌藥再降價

  近期,陜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正在積極協調做好進口抗癌藥品的降價準備工作。據悉,每種抗癌藥的價格預計能夠降低3%—4%。這次涉及45種進口抗癌藥品,都是我省公立醫院正在使用的藥品,包括貝伐珠單抗等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治療的靶向藥物。

  據了解,西安市人社局也已將43種進口藥品納入醫保藥品目錄中。這43種藥品,包括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價格昂貴、需特殊管理的7種藥品和國家人社部規定的36種談判藥品,其中有很多是治療癌症用藥。

  省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開展的抗癌藥品價格談判結果和要求,及時調整我省相關藥品的價格,同時準備聯合部分省區開展省際抗癌藥品聯合採購,8月底,進一步降低抗癌藥品的價格,讓患者受益。(記者 車喜韻)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