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午,宜君縣委宣傳部部長郭海軍帶著工作人員來到哭泉鎮馬前堯村村民孫小軍家裏,籌劃給他拍攝微電影的事情。原來,宜君縣第5期“宜民講習所”準備把孫小軍自強不息撐起貧困家庭的故事做成微電影在全縣播放。
作為“宜民講習所”的學員,聽到這一消息,孫小軍高興地説:“過去,總在課堂上看別人的故事,沒想到,我也能當‘主角’啦!”
目前,在宜君縣全部以自製視頻為“教材”的“宜民講習所”已開辦了4期,自今年5月開辦以來,深受大家的歡迎。在人口只有9萬多人的宜君縣,每期視頻的點擊量均在2萬人次以上。因為講活了扶志扶智故事,“宜民講習所”已成為全縣全民教育的新品牌,為宜君今年實現貧困縣摘帽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説起開辦“宜民講習所”的緣由,郭海軍告訴記者,他們在調研中發現,許多鄉村群眾自多年前走出學校後,就再沒有接受過系統、全面的教育。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大部分群眾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接受長期教育的課堂。
從今年起,宜君縣在聚焦脫貧攻堅目標中,將開辦縣、鄉、村三級“宜民講習所”作為精神風貌提升工程之一。怎樣讓鄉村課堂符合時代特點?如果按照固有模式,讓群眾定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一次兩次可以,時間長了群眾不太可能堅持下去。於是,宜君縣開拓思路,決定利用現代化的手段,錄製視頻課件,在每個村播放。群眾既可以在課堂上集中收看,也可以拷在U盤上,在家裏觀看。村民家裏有網絡的,還可通過“宜君縣宜民講習所”APP,在手機上學習。
“鄉黨們,我們要有文化、有智慧,還要有思想……”5月初,隨著“宜民講習所”班主任王智全的一席話,以講思想、講政策、講國情、講文明、講文化、講法律、講衛生、講技能“八講”為主要內容的鄉村課堂正式開課。
要讓所講內容接地氣,群眾愛看,就要讓身邊人講身邊事。本著這一原則,宜君縣的“八講”內容,全部由當地幹部群眾當“主角”,説的都是當地話,並根據每個月不同的主題錄製不同內容。第一期播出時,正值核桃管護關鍵時期,“宜民講習所”就請宜君縣核桃産業辦高級工程師卿厚明到核桃園,現場錄製核桃品種純化技術的嫁接要領;6月,宜君縣貧困家庭子女王艷在高考中考出了好成績,“宜民講習所”就以王艷為原型,拍攝了微電影《苦孩子的幸福》;8月,進入避暑遊高峰期,“宜民講習所”就在當地避暑景點福地湖取景,拍攝了歌曲《福地湖》的MV。
被群眾譽為“勵志哥”的孫小軍,因父母及妻子3人都患重病,還有一個孩子正上小學,他每天家裏、地裏忙得團團轉。儘管事多得幹不完,但自村上開辦“宜民講習所”後,他還是擠時間參加了4期集中學習。“過去上學要自己掏錢,現在,又能走進課堂學知識,還是免費的,機會難得呀!”孫小軍説。孫小軍的鄰居、貧困群眾黃見娃説:“看了微電影《老張和二蛋》後,我覺得老張和二蛋能脫貧,我也一定能!”
“宜民講習所”不僅讓收看的群眾受教育,參演的演員也受到了啟發。在微電影《苦孩子的幸福》中扮演捐資助學“陳總”的劉延軍,是當地一位自主創業者。在“宜民講習所”微信群中,得知哭泉鎮貧困家庭子女韓梅考上河北地質大學藝術專業需要資助時,他主動聯繫鎮幹部,表示自己願意每學年資助韓梅5000元,直至她畢業。
宜君縣“宜民講習所”共建縣級講習所1個、鎮級10個、村級117個。為了方便群眾學習,從8月起,“宜民講習所”開始在村民小組設立學習點,全縣500多個村民小組將實現學習點全覆蓋。
目前,宜君縣已在各個村建立了學員學籍檔案和考勤表。“宜民講習所”還準備在每學期末,通過相應考核評出優秀學員,並頒發證書,鼓勵大家真正成為用知識武裝起來的新時代的新型農民。( 記者李艷霍海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