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日前,陜西省安康紫陽縣公安局緊扣陜西省公安廳、安康市公安局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結合本地實際,廣泛徵求意見,創新推出15條優化環境措施,著力打造“審批最少、效率最高、機制最活、治安最好、服務最優”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公安機關服務縣域經濟發展能力。
圍繞保障服務,推行“四類機制”。一是推行包抓包連線制。在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景區,設立警務室,建立局黨委成員包抓聯繫制度和“一企一警”制度,明確責任領導和民警,精準對接、主動服務,為企業發展和項目推進保駕護航。二是推行行政案件異地受理報警處置機制。制定《行政案件異地受理報警、處置規範(試行)》,對紫陽縣範圍內發生的治安類行政案件,治安大隊及派出所接到報警、報案後,均應當及時受理,嚴禁推諉扯皮,杜絕“不作為、慢作為”。三是推行“全程代辦”服務機制。在紫陽縣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涉及公安業務全程代辦窗口,對國家、省、市重點項目以及對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提供全程代辦服務。四是推行消防行政審批“提前介入”“容缺受理”機制。對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實行提前介入,為建設單位提供消防設計的建議和意見。建設單位申報消防審批中,對於非要件資料,受理時填寫《容缺受理告知書》,提醒5日內補齊。推進“智慧消防”工程建設,提高火災防治和救援能力。
緊盯重點難點,優化“五大環境”。一是優化穩定治安環境。強化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常態化整治企業周邊治安問題,建立重大涉企警情快處機制,加大電力和通信設施保護力度,全力維護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秩序。二是優化公平市場環境。強力打擊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秩序、破壞生産經營秩序犯罪,建立案件線索七日反饋核查機制,設立原産地保護辦公室,加大富硒品牌保護力度。三是優化綠色發展環境。聯合環保、食藥、水利等行政部門,重拳打擊環境污染類違法犯罪,對破壞秦嶺生態環境案件“零容忍”,讓紫陽“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藍”。四是優化規範法治環境。合理調整入企檢查頻次,減少非必要治安檢查。辦理涉企案件時,嚴格依法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的影響。五是優化便捷商務環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縮短港澳臺簽證辦理時間,設置出入境24小時自助服務站。對招商引資的重點企業、緊急商務活動,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出入境辦證“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加急服務”。
堅持以人為本,改進“四項工作”。一是改進戶籍管理工作。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寬落戶條件和審批手續,本人只需持有效身份證件即可辦理落戶手續。在紫陽縣城人員密集區域設置居民身份證自助服務設備,實現“家門口”辦證。二是改進交通管理工作。對機動車集中的企業單位,提供延時服務、網上服務、登門服務、預約服務及“一站式”服務。對提出需要集中檢車和新車註冊的企業,協調和安排相關部門人員上門進行集中辦理。三是改進許可備案工作。取消娛樂場所、特種行業備案證、許可證有效期限制,取消公章刻製審批,改為備案登記。用章單位可自主選擇有資質的製作單位刻製公章,對縣重點招商引資企業,首次刻製普通行政公章免費。四是改進便民服務工作。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的要求,全面推進公安業務網上辦理,提高辦事效率,讓群眾“指尖辦事”更加便捷,在公安服務窗口推行支付寶、微信、銀聯等多種支付方式,在旅館業推行無證住宿系統,方便旅客住宿。
組建工作專班,強化專項督察行動。出臺十個圍繞抓督察工作機制,依託12389、110舉報平臺,設立意見箱,多渠道受理舉報對優化營商環境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在7個工作日內回復辦理情況並限期整改,監督促進各項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實處。(文 宋濤 阮煒 編輯 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