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新疆伊犁州霍城縣,趙小東正在自家的葡萄園裏查看葡萄生長情況。陜西傳媒網記者田若楠攝
8月14日19時,金色的陽光照耀著遼闊的伊犁河谷。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週年之際,陜西日報絲路行記者一行來到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探訪陜西老鄉趙小東。
穿過葡萄園中間的小路,記者在一個平坦開闊的小院子裏見到了趙小東,聽他講述自己在新疆打拼的經歷。
趙小東是定邊縣人。1994年,他聽別人説起伊犁的好,便想來一探究竟。“當時從黃土高原來到伊犁,我看到這裡優美的自然環境,就決定留下來打拼。”趙小東説。
創業是艱辛的。開始的幾年裏,趙小東四處打工,艱難地維持生計,但是他一直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通過不懈努力,當年在建築工地上當小工的趙小東,如今已經是一家建築公司的主要合夥人。
霍城縣地處伊犁河谷西北部的開闊地帶,是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邊境縣,農業産值佔霍城縣全年生産總值的一半之多。沿邊、沿路、沿河、沿山的獨特地緣優勢,使這裡成為通往中亞、西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咽喉”。
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陜西不斷改革創新,深化向西開放,打造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5年來,陜西與新疆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商貿交流、人員往來愈加頻繁,越來越多的陜西人來到新疆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讓趙小東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綜合考慮霍城縣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優勢後,他發現了蘊藏在農業中的商機。2014年,他先後流轉了600畝土地,滿懷憧憬地把幼小的葡萄樹苗插進沙壤裏。
離趙小東葡萄園十余公里處,是著名的惠遠古城。歷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亞的重要通道。清乾隆皇帝為了加強在伊犁地區的治理,在此設伊犁將軍,建惠遠城,並陸續在其周圍建起8座衛星城,統稱為“伊犁九城”,惠遠城位列其首。林則徐曾在這裡帶領百姓開通水利,並引進歐洲的橡樹樹苗。
8月,是新疆最美的時節,溫度適宜,瓜果飄香。紅提、馬奶子、維多利亞、黑巴拉多、美人指……趙小東培育的葡萄品種繁多。趙小東介紹道:“這幾年我們不斷引進新的品種,現在園子裏共有30多個品種,年産量達500余噸。我們的葡萄大多通過伊犁當地的物流公司出口到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也有一些通過電商渠道賣往全國各地。”
每年7月底葡萄成熟的時候,伊犁的旅遊旺季也隨之而來。在伊犁生活了24年,趙小東切身感受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近幾年當地的遊客量明顯增多。他計劃發展生態觀光遊,讓遊客們可以在這裡採摘,還可以發航空快遞,讓遠方的家人和朋友也能品嘗到來自伊犁的香甜可口的葡萄。“這裡的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我希望新疆將天山打造成像阿爾卑斯山一樣的旅遊勝地。”趙小東充滿希望地説。
一路上,我們見到了很多和趙小東一樣的陜西人,他們在新疆紮根、成家立業。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他們的發展機會也越來越多,發展道路也越走越寬廣。(記者侯燕妮 陜西傳媒網 記者田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