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植物提取物,大多數人可能比較陌生。其實,作為藥品、保健品、食品、化粧品等眾多産品的天然原料,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植物提取物的身影。
植物提取物指的是以植物為原料,通過物理和化學提取分離過程,定向獲取植物一個或多個活性成分,不改變其有效成分結構而形成的産品。植物提取物按照産品形態可分為植物油、浸膏、粉、晶狀體等;按成分可分為甙、酸、多酚、多糖、萜類、黃酮、生物鹼等。
我國植物提取物行業(以下簡稱植提行業)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陜西是最重要的發源地,目前産值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是中國植提行業産值規模最大的省份。
陜西是全國植提産業第一大省
8月21日上午,記者走進位於楊淩示範區的陜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禾生物)子公司陜西嘉禾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用檢測儀對採樣車上的樣品進行分析對比。
作為我省植提行業的龍頭企業,嘉禾生物擁有400多種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生産工藝,年産值10億元,擁有國內外客戶2000家。2017年,該公司出口額達7146.7萬美元,在當年全國植物提取物出口20強企業中排名第四位。
“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額達5706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增長。”嘉禾生物副總經理楊軍仁説。
據西安海關統計,今年前5月陜西省植物提取物出口2632噸、總值3.7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35.6%和35.4%。美國、歐盟國家、韓國為主要出口市場。
陜西是中國植提行業發源地之一,也是我國植物提取物主産區和植提産業第一大省。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植提企業達600多家,産品達2000多種,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是我國植提行業的風向標,連續10餘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近年來,植提産業已成為陜西外貿發展的新興産業,出口産品以水飛薊提取物、銀杏液汁及浸膏、越橘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為主,出口企業超過百家。陜西植物提取物年出口額由2011年的0.8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17年的7.5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達45.2%,是全省第四大單項出口商品。
隨著近年來全球範圍“回歸自然”理念的不斷升溫,天然植物提取物越來越受到醫藥、食品等行業的關注和推崇,植提行業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行業良莠不齊期待加強監管
“陜西植提行業規模大、企業眾多,區位優勢明顯,原料資源豐富,工藝技術成熟,研發力量雄厚,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但同時存在發展不均衡、無統一品質標準、企業品牌意識差、整體發展水準不高等問題。”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説。
陜西植提企業兩極分化明顯。數據顯示,近兩成龍頭企業實現了全省近八成的植提行業銷售額。某業內人士表示,全省植提企業以貿易公司居多,具備自主生産加工能力的企業較少。正規企業不到20家,上規模的也就五六家。一些企業還停留在小作坊式生産階段,大部分小型公司無生産加工能力,基本依靠委託外加工。
植提行業作為新興産業,無統一歸口管理部門。目前,國家對該行業生産規範無統一要求,缺乏市場監管,導致出口産品品質參差不齊,各企業在市場上互相競價。“由於國內缺乏統一標準,國外市場對該類産品的品質安全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植物提取物的出口。”楊軍仁説。
西安天一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一生物)是我省植提行業第1家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的核心産品為銀杏葉提取物、人參提取物、大豆提取物等,並擁有數個植提産品生産工藝的發明專利。該公司總經理李濤告訴記者,植提産業發展依託現代植物藥先進技術,産品和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省內大部分植提企業對新産品和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品牌意識較差。許多企業只是作為發達國家醫藥保健行業初級原料供應商,缺乏國際市場影響力和話語權。
“建議我省率先加快植提産品標準化進程,嚴格把握品質,通過植物提取物生産規範化、制度化促進産品品質標準化,提高我省出口植提産品的國際競爭力。”楊軍仁説,同時還應完善植提行業的管理模式,加強對生産企業資質審核,推動企業改進落後的生産工藝,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整體提升植提行業品質管理水準。
政策合力加速行業轉型升級
“全國植物提取物原料70%來自陜西,而我省85%的植物提取物原料種植在秦巴山區。”省商務廳副廳長唐宇剛説。
鋻於此,省商務廳近年來採取多項措施鼓勵植提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除了扶持重點植提企業參加各類境外貿易促進活動外,省商務廳還將指導成立陜西省植提進出口商會,擇優建設植提産業出口基地、植提産業園區,充分釋放産業集聚發展效應,助力植提企業“抱團出海”,拓展國際市場。
來自西安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我省實際開展出口業務的植提企業有85家,出口報關集中在青島、北京、上海,造成外口岸報關出口的主要原因是陜西沒有植物提取物航空運輸條件鑒定機構,航空公司沒有相關鑒定報告無法根據貨物情況進行承運。
為此,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海關副關長張帆率隊赴北京進行了專題調研。“目前我國的植物提取物鑒定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而我省乃至中西部地區均無植物提取物權威鑒定機構,我省植提企業在上述地區進行鑒定耗時長、費用高,導致大部分植提企業分流至其他地區報關出口。”張帆説,建議在我省空港口岸設立植物提取物鑒定檢測中心,可採用與第三方聯合承建,與全國先進地區的檢測中心和西安本地高校實驗室合作的方式運營,解決西北地區植提企業無法就近進行貨物鑒定和報關出口的問題。
“植提行業涵蓋了種植、加工和銷售等多個環節,分屬於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要想切實促進植提産品出口,推動産業發展壯大,各政府部門必須形成合力。”唐宇剛説,省商務廳將聯合省級相關部門研究出臺更加積極的産業配套扶持政策,形成涵蓋種植、投資、研發、技改、檢測、通關等各個環節的精準“政策包”,助推全省植提行業加快發展。(記者 崔春華 見習記者 趙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