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統計局昨日公佈改革開放40年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40年中,陜西綜合實力全面提升,經濟總量實現“追趕超越”,躋身中等發達省份行列;經濟結構發生可喜變化,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品質效益明顯提高,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
整體:經濟總量實現“追趕超越”
經濟總量跨越新臺階,躋身中等發達省份行列。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陜西經濟發展首先實現了量的跨越。1978年,全省生産總值僅為81.07億元,歷時17年,到1995年突破1000億元大關,于2001年、2004年、2006年、2007年分別跨越2000億、3000億、4000億、5000億關口,之後以年均增加1500億元以上的水準快速發展,2010年實現歷史性突破,躋身全國“萬億元俱樂部”,到2017年邁上2萬億大關,達到21898.81億元,是1978年的270倍;在全國的位次從1978年的第19位提升至第15位,在西部地區的位次由第3位提升至第2位。
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持續位居全國第一方陣。1978-1994年,陜西經濟保持了穩步發展態勢,增速較為平穩;1995-2013年,發展駛入快車道,除2001年外,均保持兩位數增長;2014年以來,陜西與全國一樣進入增速換擋期,由兩位數高速增長逐步換擋為個位數的中高速增長,2017年增長8%,居全國第9位,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仍保持高於全國的較快增長態勢。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速10.7%,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
收入:人均GDP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
人均GDP穩步提高,接近全國平均水準。1978年,陜西人均GDP不足300元,到1988年躍上千元臺階,2001年邁過5000元大關,2005年衝上萬元新臺階,2009、2011、2013、2016年分別跨越2萬、3萬、4萬、5萬元大關,2017年達57266元,相當於全國的水準由1978年的75.6%提升到2017年的96%,提高20.4個百分點。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04年陜西人均GDP跨上1000美元臺階,2007年邁過2000美元臺階,自2009年突破3000美元後,連續3年每年跨越一個1000美元臺階,2017年突破8000美元,達8482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水準躍升至中等收入國家水準,表明陜西經濟發展由量的擴張期步入品質和效益同步提升的新時期。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1978年以來,全省不斷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健全市場流通體系,銷售網絡日趨完善,大力發展新興業態和新型消費模式,消費熱點不斷顯現,消費服務和渠道由政府統一提供的單一模式走向市場化、多元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8年的33.3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113.84億元,增長242.1倍,年均增長15.1%。(方思穎 蘇子英 記者 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