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陜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分組審議了省政府關於《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等多項報告。
《綱要》提出的33項指標中,26項指標有望如期完成,不符合預期進度的有7項。《綱要》提出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能源化工等十大類工程,建成項目239個,在建884個,前期255個,完成投資2.4萬億元,佔“十三五”規劃投資的40%。
9月25日上午,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盧建軍在《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的報告中指出,《綱要》實施兩年半來,規劃總體進展良好,基本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
盧建軍説,規劃《綱要》實施以來,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1%,總量保持在全國第15位。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煤制油、煤制烯烴産能居全國第一方陣,汽車産業建成和在建的整車産能突破150萬輛,單晶矽産量達到全球第一。蘋果、獼猴桃産量穩居全國第一。兩年減少貧困人口139.4萬人,定邊、橫山、佛坪和延長4個貧困縣摘帽。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數量居西部第一,鐵路營業里程接近5300公里。(記者 趙明 石喻涵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