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打造多元就業格局 提供多種就業渠道
陜西日報  2018-10-08 10:26:40

  初秋時節,正在建設的富平永輝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柿子種植示範基地裏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9月13日傍晚,忙完一天農活的貧困群眾楊鳳珍準備去接女兒放學。“以前在城裏打零工,沒時間照顧家人。現在在基地幹活,既能照顧孩子,還有穩定的收入。”楊鳳珍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渭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為目標,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以培訓指導促進就業,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從“漫灌”向“滴灌”轉移,為推動就業扶貧工作奠定了紮實基礎。1月至8月,全市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1.7萬人、培訓就業創業勞動力1.2萬人、自主創業565人。 

  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 

  和楊鳳珍一起幹活的田養民,今年66歲。老人的兒子因為車禍致殘無法幹活,3歲的孫子也需要照顧。田養民原本想去城裏打工,可是因年齡太大,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基地開工建設後,需要大量勞動力,他便來到這裡務工,一天能賺60元,一個月下來收入近2000元。在這個基地,還有許多像楊鳳珍、田養民一樣的貧困群眾正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佔地1600畝的柿子種植示範基地,目前由富平縣柿子紅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孵化成立的大福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託管。“柿子紅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近年來不斷發揮自身優勢,指導農戶創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當地已基本成熟,為農戶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針對渭南市産業發展的特點,渭南市人社局在農業種植、文化旅遊、科技信息等領域,大力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支持創業帶動就業。渭南市人社局加大創業貸款支持力度,將小額擔保貸款調整為創業擔保貸款,將開展個體經營的貸款最高額度統一調整為10萬元;放寬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對象範圍,依託創業孵化基地申請創業貸款的群眾,取消其戶籍限制。目前,渭南市共有創業孵化基地78家,入駐創業實體114個,吸納勞動力就業5.2萬人。 

  以培訓指導促進就業 

  “樹大了就有粗皮現象,要趁現在把老皮刮掉。”9月14日,在富平縣淡村鎮盤龍村的田地裏,縣果業局的高級農藝師黨立勝正生動地講解花椒樹的修剪方法,並站在一株花椒樹前向村民進行示範操作。60多名村民圍在旁邊,全神貫注地聽講解,生怕漏掉任何信息點,有的村民甚至帶著紙筆記錄。其間,還有不少村民現場提出疑問,都一一得到了解答。“老師講得很生動、很細緻,我們都能聽得懂。”村民王愛玲説,“以前都是用土辦法修剪的,今天跟著老師學習了更科學的修剪方法,我回家就試試。” 

  今年以來,渭南市人社局以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能作為培訓重點,通過“集中+分散”和“田間+夜間”的方式,把培訓課堂設在扶貧基地、辦在社區工廠、開到田間地頭,不斷增強就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渭南市創新出臺了新一輪就業扶貧培訓政策,放寬了培訓定點機構準入條件,允許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參與培訓;精簡培訓課時,將培訓時長縮短到最少3天;為參加培訓的貧困勞動力提供交通、生活補貼,補貼標準為一天50元。”市人社局副局長董建明介紹,“我們鼓勵開展有針對性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培訓效果最大化。” 

  1月至8月,渭南市共組織開展貧困勞動力就業培訓284期,兌付補貼資金757.02萬元。 

  通過扶貧基地幫助就業 

  “娃娃們隨便看,這裡玩具多得很。”9月14日下午,白水縣杜康鎮和家卓村和園景區內,王峰正在攤位上接待顧客。王峰今年45歲,腿部有殘疾,家裏10多畝地全靠妻子一人照料,一年下來全家收入只有不到2萬元。王峰的大女兒正在念大學,二兒子正在上高中,孩子的學費和一家人的生活費令王峰感到經濟壓力很大。 

  4月29日,和園景區正式運營,管理員為王峰安排了一個攤位,他便在此擺放了兒童娛樂設施。“這兒離我家特別近,每天我自己推著輪椅就能過來。”王峰説,“周邊有很多遊客來玩,孩子們都喜歡到我這裡玩。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家裏添補生活費了。”王峰算了算,從5月至8月,他平均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作為白水縣就業扶貧基地,杜康鎮和家卓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大棚産業已吸納貧困勞動力40余人;和園景區運營以後,帶動群眾就業100余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7人。 

  就業扶貧基地不僅給貧困勞動力帶來了就業崗位,還增強了貧困勞動力的致富信心。今年34歲的貧困群眾潘志強以前一直在城裏打零工。和園景區運營前,和家卓村第一書記宋倩苗便上門説服他的家人把他從縣城叫回來,承諾向他提供免費的店面。潘志強就此辦起了自己的餃子館。“剛開始不敢自己幹,害怕失敗。村幹部每天上門鼓勵我,幫我打理餃子館。現在我一天至少有200多元的收入,旺季時一天收入近1000元。”潘志強説,“我的餃子館現在已經進入正軌了。我又在縣城給妻子開了一家炸雞店,生意也不錯。” 

  渭南市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促進全市就業扶貧基地發展,如今,就業扶貧基地已成為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途徑。1月至8月,渭南市新增就業扶貧基地24家。 

  記者了解到,渭南市人社系統將進一步拓寬思路,創新就業精準扶貧的模式和方法,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就業扶貧格局,為更多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 本報記者 王婕妤 通訊員 獨萍 孫文超 )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