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黨支部書記薛安全,十多年紮根基層,開拓創新,帶領鄉親們,將黃河灘邊鹽鹼地發展成為享譽省內外的萬畝冬棗産業園。
大荔縣“美麗大荔”,首班列車在安仁鎮小坡村的萬畝冬棗園裏發出,圍繞一萬五千畝冬棗園穿梭,沿途經過小坡村打造的不同景點,吸引不少周邊市民來遊玩。
渭南市民黃先生:“西安、咸陽來了幾個朋友,我來這裡,轉一轉,看一看,這十幾年變化(大),整個成冬棗園了,農民收入也多,旅遊觀光我看也帶動起來,這都挺不錯的。”
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望無際的鹽鹼灘,小坡村還是“無水、無土、無收入”的貧困村。
渭南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黨支部書記薛安全:“站到我們坡頭上一看,近看水一片,遠看全是鹼,種啥啥不長,群眾真可憐,可憐的就是,有地種,但是種一葫蘆打半瓢,誰種誰賠錢。”
就在這時,薛安全因為人勤快、腦子活,被鄉親們推舉為村兩委會領導,上任伊始,他想到的就是帶領群眾拔窮根。經過多地考察和試種,他最終確定在小坡村發展冬棗産業。
渭南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民王俊齊:“大家都考慮到這冬棗,都看是荒鹼地不可能長,大家都不願意栽。”
為了得到鄉親的信任,薛安全個人貸款二十萬,在黃河灘地種冬棗,並將購買的冬棗苗木免費提供給村民。
渭南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村民張夏存:“薛支書這幾年帶領我們栽植冬棗,第一年的時候我就賣了十七萬五,這作為我這農民來説也就是意想不到的,半輩子賺不到這幾十萬塊錢。”
甜水澆地棗更甜,薛安全又有了大膽的想法,帶領村民“引水修路”,要想盡一切辦法籌錢,為冬棗生長和銷售打好基礎設施。如今,在他的帶動下,小坡村冬棗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5000畝,人均收入從2003年不到1000元,快速提高到現在的25000元,周邊四個鄉鎮也種植了冬棗15萬畝。
渭南市大荔縣安仁鎮鎮長賀康平:“這邊的群眾確實是豐收了,確實是腰包鼓起來了,幸福感非常高,今年(全鎮)的産值達到16個億,人均收入有望突破兩萬元。”
“大荔冬棗”品牌叫響了,閒不住的薛安全又想著將冬棗園區變成景區,於是,這輛滿載遊客的小火車開始穿行在瀰漫著豐收氣息的棗園中。
渭南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黨支部書記薛安全:“我覺得當幹部首先考慮的是大家,不能只考慮到自己,首先是以德取人,我就是多操心、多跑、多看、多檢查,才能把我們村上搞完善。”(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孫華林 張田鑫 楊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