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張傑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宋佳)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提起和精神疾病有關的話題,人們總是諱莫如深。兩年前,骨科醫生張傑初到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作為黨委書記履職時,心中也充滿躊躇和猶豫,“我是骨科醫生,專業和精神衛生中心不太匹配,對於精神科的認識,停留在三十多年前讀大學時的有限接觸上。”張傑説道。但是,當他走進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之後,關於精神病醫院的殘存印象立刻被顛覆了,猶疑也漸漸消散。近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張傑進行專訪,請他講述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在創新治療理念、傳播心理健康知識這條道路中所傾注的努力。
樹木蔥蔥 瓜果飄香
讓患者在治療中恢復社會能力
2015年搬遷至新址的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佔地面積257畝,寬闊幽靜的林蔭大道將門診、病區、綜合樓、行政樓等區域連接起來,行走其中,心生沉靜。穿過一片菜園就是病區,沒有想像中的防盜網和鐵門,每個病房都寬敞明亮。
白天,病人集中在每一層的活動室中,在醫護人員的看護之下自由活動、交談。兒童病房的活動室中傳出孩子們演奏的優美樂曲聲。
這樣的景象讓張傑打破了心中的躊躇和畏懼,開始潛心投入到工作之中。通過不斷實踐,張傑了解到,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對於病人的治療理念已經完全不同於舊有的以“防盜網和鐵門”為標誌的“控制”理念,而是以“康復”的理念引領治療中的各項工作,讓患者早日回歸社會生活。
不久前的中秋節,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開展的“致青春,共康復,快樂精衛”中秋民俗喜樂街活動就是“康復”理念在治療中的生動體現。活動模倣真實的社會環境,組織部分住院患者在售賣月餅、水果等物品的攤位後擔任攤主,部分住院患者和附近居民通過小遊戲賺取代幣,用以購買攤位中的各種物品。
張傑表示:“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幫助患者融入社會。社會互動和社區共融是精神疾病患者恢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融人社區可以幫助患者減少心理抵觸,降低公眾對患者的歧視。”
除了節慶活動,“康復”的理念也貫穿了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的日常治療之中。醫院內有一片菜園,是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農療基地”。“農療基地”通過各種農活訓練患者的獨立生活能力、反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恢復其社會功能。
類似的設施還有便利店、心理劇坊、塗鴉室、刺繡房、手工製作室等。康復部還為患者提供過渡的康復工作崗位,如售貨員、洗車人員及化粧師等。張傑説道:“醫院希望讓患者學著去待人接物, 最終更加順利地回歸社會。”
對於重症患者來説,除了康復治療之外,藥物治療也是有效方式。在大眾的一般觀念中,精神類疾病的藥物治療通常伴隨著消化系統紊亂、行動遲緩、嗜睡等可怕的副作用。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為了減輕副作用對患者傷害,開設了藥學實驗室。
藥學實驗室主要開展臨床治療藥物濃度監測、精神障礙生物樣品庫建設、傳統中藥機理研究、藥物作用靶點及代謝基因多態性分析等工作。張傑説道:“精神疾病需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藥學實驗室進行了大量個體化試驗,幫助病人在最低限度藥物副作用下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形勢嚴峻 資源匱乏
讓醫院在社會責任中成長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工作重新改變了張傑對精神類專科醫院的認知,更重要的是讓他體會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
隨著工作的深入,張傑逐漸感受到了精神疾病的嚴峻現狀和社會的認知匱乏。他向國際在線陜西頻道介紹,中國精神疾病發病率高達17.5%。“人們通常認為發病率為10%的糖尿病是一種高發疾病,卻不知道精神疾病更加普遍。”張傑説道。
除了認識上的問題,與此對應的是精神科醫生的匱乏。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陜西省精神科醫生的數量僅為914人。張傑説:“大家都知道小兒科、急診科、麻醉科大夫比較缺乏,其實最缺乏的是精神科大夫。因為社會上對精神科大夫存在偏見,所以很多醫生不願意選擇精神科。”由於中國精神病學起步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社會對精神病患的歧視和誤解也會映射到精神科醫生身上,若是哪個醫學生被分到精神病院,大多會引來成績不好的誤解。
社會誤解所導致的更嚴重的問題是對病情的延誤。張傑表示:“很多人由於升學、失業、工作、家庭生活等原因導致的情緒低落、失眠、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如果早期有效干預,很可能就不會發展到疾病的狀態。但是大部分人不願意走進精神衛生中心,延誤了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在黨中央的指導和西安市政府的推進之下,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作為西北精神衛生領域的權威機構,深感身上所承擔的不僅僅是院內患者的治療工作,還有更加廣泛的關於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的前期宣傳教育、社區管理、定期評估等工作。
為此,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經常與社會多個單位、團體合作,向精神疾病高發團體成員講解精神衛生知識。
2017年末,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開展“走基層”活動,前往安康、寶雞、漢中、渭南等地的綜合醫院,向基層醫護人員傳播精神健康理念。
同時,張傑還介紹道,基層醫院的心理科還經常與社區、大型單位、校園合作公益團體講座。近年來,年輕人尤其是學生中容易發生極端個案,所以為他們進行團體心理健康講座,提高大家心理知識普及和異常情緒及心理疾病的知曉率,可以達到更大範圍的提前“危機干預”。
此外,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還與陜西多家高校聯合成立了醫校聯盟,為學校心理社團提供專業指導,疏導學生的學業壓力。
2018年9月27日-29日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精神醫學學術大會上,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院士指出資源分佈不均衡是中國精神衛生事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接近一半的床位、醫生、護士集中在東部,西部精神衛生從業人員明顯不足。作為陜西省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包括張傑在內的所有醫護人員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們將不斷開拓創新,以打造國家精神衛生區域醫療中心為契機,為西部地區的精神衛生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