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當前,城市建設正在從速度型、外延型向集約型、生態型、智慧型和內涵式發展方式轉變。中國未來的城市如何建設,似乎已成為“時代之問”。10月13日,在首屆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鹹)國際論壇的開幕式暨高峰論壇現場,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接受了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他説:“是否讓人的生活更美好,是對城市發展最本質的拷問。”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張靜攀)
2016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西鹹新區作為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自成立之初,便用實際行動作答關於城市發展的“時代問卷”。
對於如何進行城市發展方式的創新,仇保興表示,以人為中心是創新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城市人居環境的評判標準,從某種意義上是由低收入者、新創業者對城市的認可度決定的。富人在空間移動上有充分的選擇權,只有適宜低收入者、新創業者生活和發展的城市才是理想中的城市。以人為本和以經濟為本是兩條不同的城市發展之路,以人為本就是充分考慮人的基本需求,為基層居住者、創業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平臺。”仇保興説道。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建設,而城市發展的目的是為人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如何處理以人為中心和以經濟為中心的關係,便成為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複製和推廣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城市發展中,以人為中心和以經濟為中心並不矛盾。21世紀的經濟是新經濟,是創意經濟、知識經濟。而以創意經濟、知識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實際上是以智力發揮、創造力提升作為推動力的以人為本的經濟。注重了以人為本,便相容了城市和經濟的協調發展。西鹹新區儘管設立時間不長,但是它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是‘以人為本’,打造‘宜居、宜業、宜創’的城市。”仇保興進一步闡釋道。
近年來,西安相繼獲得“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等政策優勢多重疊加,西鹹新區作為西安、咸陽兩座歷史文化古城一體化的重要承載地,“近水樓臺”的地理位置為西鹹新區在建設和發展上提供了“優勢嫁接”機會 , “國家中心城市是基於全球城市體系理論提出的。全球城市體系就是在經濟社會全球化的背景下,承擔著配置、收集高等資源的功能。‘一帶一路’倡議給廣闊的內陸提供了開放和融合的機遇。西安作為西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開放是圍繞‘一帶一路’的開放,融合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融合,承擔著在地理空間、資源、産業轉移等方面的前哨作用。西鹹新區可以借助和發揮西安所具備的優勢資源,在開放、融合中創新發展。”仇保興説道。
多年來,西鹹新區堅定不移地推進城市發展方式創新,堅持規劃引領、生態優先、體制創新、功能導向,不斷提升吸引人、留住人、發展人的承載能力,積極探索著一條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西鹹路徑”。首屆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鹹)國際論壇是階段性總結,更是接續前行的新開端,未來的“西鹹路徑”必將在探索中明晰、實踐中推廣,展現西鹹新區的創新城市新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