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與柿子的緣分,早在2013年就開始了。
5年前,有著濃濃故鄉情結的陳平,放棄了國企單位穩定的待遇,隻身回到家鄉富平縣曹村鎮。
富平是中國著名的“柿子之鄉”,加工柿餅在當地也有傳統。然而,經過一番調研後,陳平發現柿餅並不像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熱銷。當地農戶觀念、加工工藝都落後,很多農民並沒有因為這一産業過上好日子。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陳平成立了騏進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現代化的柿餅加工設備,比傳統的加工工藝整整減少了12道工序,用防霉變技術代替了傳統的熏硫做法,做出的柿餅乾凈衛生,還利於身體健康。
“現在不只是賣産品,更重要的是賣品牌。”陳平明白,儘管可以生産出優質的産品,但這遠遠不夠,還要有響噹噹的品牌。為此,他專門成立了富平縣柿子紅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了“柿子紅了”“大福”“騏進”等品牌。同時,陳平依靠電商平臺,大範圍推廣整合‘柿子紅了’這一區域品牌,實現了線下線上銷售的無縫對接。在眾多農産品加工企業的激烈競爭中,陳平打造的柿餅品牌脫穎而出,贏得了眾多客戶。
在做好企業的同時,陳平也琢磨著如何改善家鄉百姓的生活。“村民們懂柿子、愛柿餅。但是之前自家加工經營的小農模式,實在讓他們的經濟富裕不起來。現在,柿餅的統一加工流水線有了,柿餅的品牌也有了,大家可以一起發展柿餅産業,一塊兒過上好日子。”陳平説。
多方考察之後,陳平決定採取當下最熱門的“合作社模式”,在家鄉成立富平縣大福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引導,依靠自己的人脈資源和專業團隊,帶動鄉親們提高種植技術和柿餅加工技藝,做大柿子産業,做好“大福”品牌,實現共同致富。
看到陳平把企業管理得這麼好,鄉親們爭先恐後地加入了他的合作社。在陳平的精心管理下,合作社越做越大。現在,合作社已有631位農戶加入,2642畝柿子園變成了合作社的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發展模式已經形成。
如今,陳平成立的大福柿子種植專業合作社與他的騏進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都成為渭南市重點龍頭企業,並且承接世界銀行2000萬元項目貸款,以更好地服務當地農民,助力農戶做大柿子産業。
陳平的企業越做越好,但他並不滿足於現狀。“我很清楚,文化可以提高産品附加值。怎樣讓産品更有內涵、更有‘文化’,也是我們一直積極探索的事。”陳平説。
思忖良久,陳平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和企業特點,以“柿子文化”為由頭,拓展柿子的産業鏈。在陳平的倡議下,2015年,富平縣曹村鎮建成了全國首個“中國柿博物館”。博物館利用豐富的實物、標本、模型展示關於柿子的歷史、加工及文化等,向遊客傳播柿子文化。這裡的遊客每天絡繹不絕,尤其是柿餅加工的季節,一天就能接待幾千人。
此外,陳平依託公司,和各級政府共同舉辦了多屆“柿子文化節”,也打造出了集産業帶動、觀光采摘、休閒娛樂、農家餐飲、采風攝影等為一體的曹村柿子風情小鎮。(記者 郭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