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北村民咋過日子?去佳縣赤牛坬村看看就知道了
實景劇《高高山上一頭牛》中,村裏的姑娘們正在紡線。
想了解陜北高原上村民一年到頭的日子咋過?到榆林市佳縣坑鎮赤牛坬村看一齣好戲,就全知道了。赤牛坬村村民自導自演了一部實景劇《高高山上一頭牛》,僅用70分鐘時間就全景展現了村民的幸福生活,來看過的遊客都讚不絕口。
實景劇“愛情篇”:村民對唱民歌,現場氣氛十分熱鬧。
這部《高高山上一頭牛》分為序、勞動篇、愛情篇、祭祀篇和尾聲五大部分,近200名“演員”在起伏的溝峁間耕種點豆、追求愛情、祈雨求生、收穫喜悅,“過著”祖祖輩輩固有的生活。整場演出猶如一幅弘大的民俗畫卷徐徐展開,極具文化價值。
實景劇“愛情篇”:“新郎”終於娶到了心愛的姑娘。
在赤牛坬村,還藏著一座特殊的博物館。説它新奇,是因為這間博物館的藏品並不難找,更不是貴重的國寶重器,而是一些人們小時候都見過聽過玩過的尋常玩意兒。每一件古樸的物品都講述著過往歲月,拼湊出了陜北一個時代的記憶。
赤牛坬博物館著名的“萬鞋墻”。
據介紹,赤牛坬博物館收藏了五萬餘件不同年代的器物,生産工具、生活用品、童年玩具等一應俱全。走進這座博物館,陜北高原祖祖輩輩那些已經消逝的故事,就會生動地呈現在面前。
王寧山村第一書記杜軍鋒正在介紹“佳州紅”。
佳縣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名曰王寧山,全村共4200畝耕地,就有4000畝種著棗樹。近年來,由於紅棗市場疲軟,降水過多影響了棗林生長,産業單一的王寧山村很難摘掉“沿黃貧困村”的帽子。
面對這樣的形勢,王寧山村成立了“佳縣潤寶棗業專業合作社”,開始對紅棗進行深加工,“佳州紅”紅棗酒誕生了。1斤原漿酒可以消耗掉2─4斤紅棗,紅棗收入一下翻了5倍,附加值大大提升。
與此同時,有機紅棗為紅棗原漿酒提供了原料,紅棗酒産生的酒糟可以餵養原生態土豬,有機肥又滋養了滿山坡的紅棗樹。王寧山村的整個生態形成了閉環,既推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維護了村子的環境安全。
據王寧山村第一書記杜軍鋒介紹,目前該村已有160個紅棗原漿酒加工作坊,年生産能力450噸左右。棗農的生産管理技術也得到很大提升,從一個個只知道種棗樹的農民變成了懂技術、會經營的專業農民。(記者 淩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