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洋二號B星成功發射 西安打造海洋動力環境監測“千里眼”
10月25日06時57分,海洋二號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位於西安航天産業基地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海洋二號B星提供了數傳分系統、微波輻射計系統和微波散射計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産品。
全時開機的“綠色通道”
海洋二號B星是海洋二號A星的後續星,也是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的首顆星。海洋二號B星投入運行後,將成為我國目前在軌利用單一衛星平臺獲取海洋動力環境信息最多的衛星。海洋二號B星的數傳分系統,搭建了一條天地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能夠將衛星獲取的海洋風場、海浪信息、海洋浮標數據等海洋相關信息快速回傳至地面。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積的71.8%,而且海洋信息實時動態變化,為了保證信息傳遞的實效性,海洋二號B星數傳分系統必須24小時全時開機工作,以實時處理衛星獲取的海洋信息。由於衛星産品多為電子設備,而太空中很多高能粒子會對數傳分系統的電子設備産生影響,導致數據傳輸出現錯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西安分院海洋二號B星研製負責人王小寧説,“我們在型號設計之初就考慮並且採用了三模冗余、定時刷新等技術手段,以降低太空中高能粒子對電子設備的影響。”
西安分院在兩年前開始探索衛星有效載荷“固化硬體平臺,形成貨架式産品”的新模式,該模式可通過快速集成多次在軌應用的成熟産品,在縮短研製週期、提高研製效率的同時,大幅度提升衛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次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數傳分系統就是在該模式下投産的系列産品。
海洋探測的靈敏“金手指”
西安分院為海洋二號B星安裝的微波輻射計系統,是衛星中的主要遙感器,對探測海洋動力環境參數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用於中長期數值天氣預報和海洋動力環境的預報和監測。
從微波輻射計的應用原理來看,一個物體只要其物理溫度大於絕對零度(熱力學最低溫度),就存在能量的輻射,物體的不同物理特性使其在不同的頻率有不同的輻射特性。微波輻射計就是通過接收不同頻段的輻射能量,探測物體的微波輻射強度來感知物體的特性。從微波輻射計發揮的作用來看,其更像是探測海洋動力環境的靈敏“金手指”。
這個“金手指”具有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可覆蓋全球90%以上區域,能夠實時獲取觀測區域內海面溫度、海面風速、海冰、海洋上空降雨量、水蒸氣含量、液態水含量等海洋動力環境參數,能夠及時、全面地掌握全球海域的海況信息。同時,海洋二號B星微波輻射計在海洋二號A星微波輻射計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設計,具有高可靠性、長壽命的特點,在系統設計、體制選擇等方面採用的技術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颱風監測的“千里眼”
海洋二號B星微波散射計是一種高度集成的雷達,能夠通過精確探測海洋表面微弱的散射信號,利用幾何模型函數推導出海面的風向和風量,從而迅速全面地蒐集全球海洋表面的向量風場。西安分院研製的微波散射計獲取的海面風場具有大尺度、全天時、全球觀測的特點,一天可以覆蓋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積的海洋風場探測,正是這種強大的探測能力,使得微波散射計在極端天氣,尤其是颱風天氣中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説,微波散射計是颱風監測的“千里眼”。
當前是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期,是海洋衛星等高新技術“提速增效”支撐海洋事業發展的機遇期。據西安分院主管科研生産的副院長和新陽介紹:“2018年我國計劃發射3顆海洋遙感探測衛星。海洋二號B星與之前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和後續的中法海洋衛星將聯合應用,可快速獲取海洋相關信息。這3顆衛星是我國規劃和實施中的海洋水色衛星星座和海洋動力衛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發射和在軌運行,將實現海洋衛星從單一型號到多種型譜、從試驗應用向業務服務的轉變,以及向系列化、業務化方向快速邁進,為海洋事業發展提供可靠、穩定的遙感數據支撐,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技術保障。”(首席記者 楊斌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