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28日)記者獲悉,西安市政府印發《西安市新建停車位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根據方案,將通過三年努力,按照老區補建還舊賬、新區建設不欠賬的目標,基本實現城區停車位供需整體平衡,三年期間共新建停車位48萬個,其中每年新建16萬個。
將在2018年12月底前,結合相關規劃,在《西安市公共停車場建設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補充、更新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將專項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加強規劃的管控工作,強化規劃約束性指標剛性管理,確保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的可實施性;以項目為支撐,加快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建設停車場,從2019年開始,凡重大項目、新建小區、公園、綠地廣場、學校、醫院、各類場館、城市綜合體的建設,應進行地下三層(含)以上開發,原則上不少於地下兩層用於停車;單建地下公共停車場項目因地形、用地大小等因素綜合考慮,實施確有困難的可按地下二層開發。
將加強配建停車位審批和監管,停車位配建標準作為建築工程強制性審核指標,在審批中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對配建停車位不足項目不予驗收,並責令補繳易地建設費或同類區域補建;依據停車場專項規劃和年度公共停車位建設任務量,在每年儲備土地中確定300畝公共停車場建設用地,專項用於引進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並及時向社會公開信息;2019年完成公共停車場PPP項目土地劃撥工作;每年審批建設項目配建車位數不低於14萬個,並進行任務分解及考核;制定公共停車場年度建設計劃,每年新建公共停車位數不低於2萬個,其中地下停車位數不低於6700個。
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各區、西鹹新區、各開發區每年開工建設1—2個地下停車場示範項目;指導全市中小學利用操場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每個區、開發區新建、改建操場地下停車場項目不少於2個,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與停車難;對新改擴建公園、綠地廣場要充分考慮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每年開發地下停車場項目數不低於2個;改善旅遊景區環境,解決停車難問題,每年啟動3個景區地下停車場項目;結合地鐵建設運營需求,同步建設P+R地下停車場不少於6個,緩解城區交通壓力;加強停車場日常監管工作,2018年12月底前對已備案停車場的停車數據全部接入西安停車信息平臺,做到全市停車狀況底數清、情況明,盤活停車資源,實時發佈停車信息;鼓勵沿街單位、社區內部停車位對外開放,錯時停車,實施有償服務。(記者 張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