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柳洪華):10月29日,第二屆駐華外交官“一帶一路”渭南行活動啟動,來自伊朗、毛里求斯、南非、盧旺達、塞內加爾、索馬裡、坦桑尼亞等國的駐華大使、公使、參贊等外交官及多位中國前駐外使節開始對渭南進行為期3天的參觀考察。此次活動借著“中非合作論壇”的東風,深化中非“友誼橋梁”向地方延伸,是深化共識、促進合作的具體行動,也是向國際社會傳播渭南新形象、展示渭南發展的新契機。
多國駐華外交官來到渭南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習館(攝影 段曉蕊)
10月29日下午,外交官一行來到渭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習館(以下簡稱“非遺傳習館”),感知文化渭南。渭南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渭南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目前渭南市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5項,省級項目109項,市級項目287項。
在非遺傳習館內,外交官們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先後參觀了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音樂舞蹈、傳統美術、傳統體育遊藝雜技與曲藝、傳統技藝與民俗等展區。參觀現場,外交官們對華州皮影等古老藝術感到震撼和新奇。
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館外交官夏赫·恩迪亞耶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段曉蕊)
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館外交官夏赫·恩迪亞耶對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説:“參觀渭南傳習館,讓我看到了多樣的中國文化。中國文明是多元的,這是我喜愛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中國也在致力於保護、挖掘傳統而古老的文化,並將其展現給世人參觀、學習和傳揚。”
非遺傳習館于2015年開館,不僅涵蓋了渭南地區所有國家級、省級、市級近萬個非遺保護項目,場館內還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增加非遺互動項目等措施,使非遺傳習館成為集展示、傳承為一體的普及非遺保護知識、傳習非遺項目的重要陣地,也是渭南市創建文明城市、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近年來、渭南還通過設立文化産業發展專項基金,促進文化與旅遊、科技、金融等融合,支持文化産業園區(基地)、文化龍頭企業發展。
在非遺傳習館內四合院裏,外交官們還欣賞了古箏與二胡演奏《漁舟唱晚》、華陰迷胡《屠夫狀元》選段、合陽提線木偶戲《鍾馗醉酒》、華陰老腔《關中古歌》等非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