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歐班列長安號2018年開行首超1000列活動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舉行。 記者 宋紅梅攝
中歐班列長安號2018年開行首超1000列活動在西安舉行
胡和平劉國中出席
10月30日,中歐班列長安號2018年開行首超1000列活動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舉行。
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出席活動並宣佈中歐班列長安號西安至里加班列發車。省長劉國中和招商局集團總經理付剛峰為“招商局中外運新絲路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揭牌。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主持活動。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聯合交通物流公司—歐亞鐵路聯盟總裁阿列克謝分別致辭。副省長魏增軍出席。
活動前,胡和平、劉國中會見了出席活動的國內外嘉賓。胡和平説,陜西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就是對外開放的門戶。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陜西再次站上對外開放的前沿,這為我們發揮自身優勢,打造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創造了良好條件。期待國內外企業來陜投資興業、開展合作,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與我們一起攜手發展、互利共贏。付剛峰等表示,陜西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希望依託陜西區位、門戶等優勢,開展多領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努力實現企業更好發展。
胡和平、劉國中等還見證了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與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交通物流公司—歐亞鐵路聯盟、京東集團、蜜芽集團、綠地集團的項目簽約,見證了西安國際陸港集團與德國鐵路貨運集團公司、敦豪全球貨運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的項目簽約,調研了新築鐵路物流基地站場工程運營情況。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開行已達1030列,重載率、貨運量、實際開行量全國領先,運行幹線已達11條,基本覆蓋中亞、中東和歐洲等主要貨源地。
中歐班列“長安號”助陜西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十月三十日十六時許,西安至里加中歐班列“長安號”正式開行。這是繼二〇一三年以來西安開行的第十一條國際班列線路。據統計,中歐班列“長安號”二〇一八年開行數量已突破一千列。 通訊員 莊敬平攝
10月30日下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緩緩駛出站臺,奔向遙遠的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截至10月30日,“長安號”國外開行共計1030列,中亞去程412列,中亞回程68列,中歐去程201列,中歐回程349列,運送貨物105.18萬噸,重載率99.9%,貨值14.9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7.8倍。
2018年,“長安號”創下了三個全國第一:實際開行總量位居全國第一,重載率位居全國第一,貨運量位居全國第一。加上10月30日新增的西安至里加新線路,截至目前,“長安號”已開通西安至中亞五國、伊朗(阿富汗)、德國漢堡、芬蘭科沃拉、匈牙利布達佩斯、波蘭馬拉舍維奇(華沙)、比利時根特、意大利米蘭、白俄羅斯明斯克及俄羅斯、拉脫維亞里加11條幹線,基本覆蓋中亞、中東及歐洲主要貨源地。
提升百姓生活品質
10月29日,在西安港進口紅酒交易基地,五彩繽紛的集裝箱品牌商品區域人頭攢動,各個集裝箱展區前都有大批市民前來選購商品。當天,2018首屆“長安號”集裝箱購物節在此拉開帷幕。來自歐洲、澳大利亞、日韓、中亞、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類5000多個品種的商品通過“長安號”直接送達西安市民的手中。
此次購物節在向社會展示西安國際港務區港口建設成果的同時,也讓陜西老百姓體驗到了中歐班列對消費模式帶來的變化。
來自西安市灞橋區柳新路的市民高女士對記者説:“網上買東西都是看圖片,真假難辨,所以我經常去家附近的西安港進口商品直營店採購,沒想到今天在這裡看到這麼豐富的進口商品。希望西安港今後開行更多列中歐班列,讓更多的國際商品走進西安,提升咱老百姓的生活品質。”
西安國際陸港物資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李博説:“‘長安號’開行頻次越來越多,開新頻率越來越高,小到一塊香皂,大到進口沃爾沃轎車,只要大家能想到的,都能在這裡買到。”
今年以來,“長安號”先後開行了肉類、綠豆進口專列,跨境電商專列和整車進口專列,俄羅斯板材、烏茲別克斯坦綠豆、哈薩克斯坦小麥、中亞蜂蜜和棉紗、格魯吉亞紅酒、沃爾沃汽車等百姓消費品實現了常態化進口。如今,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搭載“長安號”進入西安港,並通過遍地開花的進口商品直營店走進普通百姓家。
助力外貿發展提速增效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長安號”的客戶之一,在近年來的合作中,該公司副總經理劉東萌目睹了西安港的諸多創新變化。
愛菊在哈薩克斯坦建有産業基地,今年以來已通過“長安號”運回小麥5萬噸、麵粉1萬噸、油脂2萬噸。未來3年至5年內,預計還有100列至300列中歐班列的運輸需求。“貿易額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運輸標準的突破,實現了中歐班列糧食散運。”劉東萌説。在他看來,包括通關一體化、預報關制度等流程再造,“長安號”很多機制創新走在了全國前列。
西安國際陸港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助理翟若鵬表示,通過不斷提升運輸效率和順應企業需求,“長安號”加密開行有助於外貿産業聚集,促進陜西産業發展。首先,隨著“長安號”開行量不斷增大,班列規模效應不斷凸顯,與境外鐵路公司的議價能力進一步提升,這些都將有效降低“長安號”運行成本,減輕外貿企業物流成本壓力,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其次,“長安號”、內貿五定班列等通道的高頻次、常態化運行,切實解決了內陸地區聯通國際市場的物流通道問題,吸引東部外貿加工企業在陜西和西安設廠投資,為承接産業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西安海關統計,“長安號”運力的提升帶動我省對中亞地區貿易快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陜西對中亞地區貿易額7.6億元,同比增長71.2%,其中出口6.4億元,進口1.2億元,分別增長88.1%和15.1%。班列極大惠及了省內廣大外貿企業,2017年“長安號”省內貨源佔比為10%,2018年省內貨源佔比提升至近20%。比例提升的背後是絕對量的大幅增長,“長安號”這一強大引擎正推動陜西外向型經濟邁入快車道。
推動陜西加快融入“一帶一路”
陜西作為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的內陸省份,肩負著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點的使命。近年來,我省把準時代脈搏,緊盯追趕超越目標,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加快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深度交流。
作為我省聯通絲路沿線國家的重要載體,“長安號”自2013年開行以來,目前已陸續聯通了西安至伊朗、阿富汗、德國、芬蘭、匈牙利、比利時、意大利、白俄羅斯、俄羅斯等15個國家,直達中亞、中東及歐洲腹地,且基本實現歐洲全域全覆蓋,同時建立了立體絲路通道和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和“海陸空”全網物流體系,有力助推了陜西加快融入“一帶一路”,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開闢了陜西對外貿易新格局。
“長安號”出色的運力和高效的組織保障,吸引了來自甘肅、寧夏、山東、上海、浙江等全國15個省(市)的貨源在西安港進行集散分撥,其中陜西省外貨源超過了80%;進口貨物的70%以上由西安分撥至全國。西安港正在成為全國重要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集散中心,陜西“引進來”“走出去”更加高效。2018年以來,“長安號”年度開行量突破1000列,在全國中歐班列市場中所佔份額明顯提升。
如今,陜西不僅將發展機遇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享,還讓各方搭乘發展的“快車”和“便車”。通過絲博會、世界西商大會等高規格招商引資活動,陜西“引進來”的效果不斷顯現,“走出去”的步伐越邁越大,陜西西安在“一帶一路”中的樞紐地位日益凸顯。 (記者 崔春華 見習記者 趙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