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改革開放40年,“綠色陜西”發展步伐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
節能降耗成效顯著。改革開放初期,陜西經濟發展模式以粗放式為主,煤炭在陜西能源消費中長期佔主導地位,石油、天然氣、電力等優質能源佔比較低,能源瓶頸和環境污染矛盾日益凸顯。近年來,陜西大力發展低能耗、高價值的工業行業,加快重點節能技改工程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單位能耗逐年下降。1978年全省萬元GDP能耗高達8.53噸標準煤,2005年降為1.42噸標準煤,“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累計分別下降20.25%和16.3%,均超額完成節能降耗任務,2017年下降4.19%;2013年至2016年,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1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增速回落。2016年全省能源消費增長3.4%,比2005年降低10.16個百分點。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提升。2017年全省能源加工轉化率82.18%,比2010年提高10.41個百分點。
“綠色陜西”建設逐步推進。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使綠色成為陜西追趕超越“新底色”。綠色版圖不斷擴大,2017年,陜西森林覆蓋率由退耕還林前的30.92%增長到43.06%,凈增12.14個百分點;沙區林草植被大幅增加,近20年來累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130多萬公頃;累計建成林業自然保護區61個,總面積達115.74萬公頃;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等一系列國際盛會的成功舉辦,向海內外全面展示了陜西開放、綠色的新形象。
環境品質明顯改善。近年來,陜西把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多措並舉進行環境治理攻堅,多項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城市環境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升,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國家任務。“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成效顯著。2017年,全省13個市(區)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5.3%,其中西安市2017年優良天數達180天,PM10和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1.2%和30.5%,關中城市群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升。2017年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92.44%,比2006年提高48.83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8.96%,比2006年提高54.48個百分點。城市綠化面積不斷擴大。2017年,全省園林綠化覆蓋面積8萬公頃,較2000年增加6.59公頃;園林綠地面積6.8萬公頃,較2000年增加5.89公頃;公園個數253個,較2000年增加169個。污染物減排工作保持西部領先。在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下降態勢。江河清流惠及民生。柔性治水有序實施,河流綜合治理成效明顯,渭河干流全段消滅劣Ⅴ類水質,漢江、丹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質持續為優,三秦大地涌動著水的靈性。(記者汪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