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國際學校+高新九小”教育聯合體承辦西安市2018年校本研修培訓第1期活動
高新九小文藝展演活動
高新一幼+高新四幼”教育聯合體“秋日童話”記憶活動
“高新逸翠園+高新三中”教育聯合體教職工新春聯歡活動
“高新二小+高新七小”教育聯合體課程建設活動
高新一中教師與學生共上一堂課《保護大秦嶺》,“+校”學生遠程觀摩
“高新二校+高新一校“教育聯合體遠程互動課堂“團徽、隊徽一起走”主題隊會
10月23日,由西安市教育局主辦,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西安高新國際學校“名校+”教育聯合體承辦的“2018年西安市校本研修培訓第1期”在西安高新國際學校舉行。
11月6日,“2018年西安市校本研修培訓第5期暨西安高新第二小學‘名校+’學校課程建設活動”在高新二小舉行。
11月12日,“2018年西安市校本研修培訓第12期(初中)”由高新逸翠園學校“名校+”教育聯合體承辦。
今年以來,高新區以校本研究培訓為契機,助力西安市教育局“名校+”教育聯合體工程,實現“名校”和“+校”教師隊伍同發展,學生成長同進步、教育品質同提高、學校文化同繁榮,共創教育新篇章。
開拓創新“名校+”推進教育均衡
從建區伊始,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從1995年的“高新一中、一小、一幼”三所校(園)誕生至今,高新教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跨越,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教育結構,創造了公辦教育、民辦教育協同發展,國民教育、國際教育有效融合,素質教育、特色教育相互促進,各學段多體制兼備運行的“高新教育”模式。“高新教育”已經成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區域品牌,成為西安高新區一張亮麗名片。
高新區“名校+”辦學模式始於2015年,是西安市最早實行“名校+”工程的區域之一。2017年,高新區“名校+”辦學模式被西安市教育局在《強均衡、擴優質、實施高品質學校建設工作方案》中借鑒推廣。截至目前,高新區已發展形成了“高新第二學校+高新第一學校”等7個“名校+”教育聯合體。通過積極創新管理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有效地發揮“名校”的輻射、孵化作用,迅速擴大區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著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高新教育,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
打破機制全面深化“名校+”改革
一長多校,全面管理。高新區現有“名校+”聯合體採取的是“一長多校”的管理模式,充分授權,實現了校長對學校的“人、財、物”全面管理。通過品牌共享、選派幹部等方式,按照統一教學管理、統一共享設施、統一安排教師、統一課程資源、統一教學活動、統一組織備課、統一教師培訓、統一品質監測、統一評價激勵,有效推進校園文化、制度建設、管理方式、課程開發、課堂教學、隊伍建設等方面共建共享,實現學生成長同進步、教師隊伍同發展、教育品質同提高、學校文化同繁榮。
結對靈活,名校引領。高新區“名校+”工程主要依託名校引領,按照“公辦+公辦”或“民辦+公辦”兩種模式相結合的結對方式開展,結對靈活。如:“高新第二學校+高新第一學校”教育聯合體即“公辦+公辦”;“高新國際學校+高新第九小學”、“高新第二小學+高新第七小學”、“高新逸翠園學校+高新第三中學”教育聯合體即“民辦+公辦”。
提前謀劃,加速發展。2018年9月1日,高新區全面託管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部分區域。目前,高新區公辦中小幼教育機構110個,民辦中小幼學校92所,體量倍增,躍居為西安市教育大區之一。為此,高新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補短板、提升教育品質,按照“一年改善提升,二年同步發展,三年品質攻堅”的目標提前謀劃教育佈局。根據高新區312平方公里城市化發展新要求、新定位,統籌規劃全區教育設施發展空間佈局,科學制定新的教育佈局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確保教育資源優先佈局、優先投入、優先建設。
以人為本把名校辦在家門口
在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區各“名校+”教育聯合體在實踐中不斷更新辦學理念,不斷探索課程改革,不斷豐富辦學特色,走出了一條以學生為本、品質為先、特色為要、教師為重的教育精品化發展之路。
高新一幼教育聯合體
高新一幼按照“一統管,三並行”的方針,對高新四幼、高新五幼、高新六幼、高新七幼和高新八幼統一管理,依託高新一幼在辦園方向、基層黨建、隊伍建設、辦園條件、安全工作、教師培訓、衛生保健、教學課程、教育科研、家園共育、教育信息化、園本特色發展、園所宣傳等方面進行協助,使廣大學前適齡兒童享受到高新優質教育資源,真正將普惠優質的教育惠及更大範圍的人民群眾。
高新國際學校教育聯合體
高新第九小學依託高新國際學校“文化同根、理念同行、管理同步、品質同優”的“四同”管理理念,在高新國際學校的引領下,通過名校與新校“文化融通、理念落地、管理契合、課程銜接、素質提升”迅速發展,嶄露頭角。
高新二小教育聯合體
高新二小、高新七小在辦學理念、管理思想、教育教學方法、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評價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校本研修、教科研等方面形成互動互助的發展團體,實現互利共贏。目前,二小“生本多彩課程體系”日臻成熟,受各方讚譽,七小“基於生活的項目式學習”探索也初顯成效,已經形成“名校”“+校”“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喜人局面。
高新第二學校教育聯合體
高新第二學校通過與高新第一學校的信息資源共享,讓“同上一節課”成為常態,以“融合融通融洽”為根本,做到教學計劃同步,備課教研同步,教育活動同步,教師培訓同步共同舉辦優質課展示活動,讓教師感受體會優質課的魅力。
高新逸翠園學校教育聯合體
高新逸翠園學校與高新第三中學在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特色發展、課程開發、教學改革、師資建設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學校的人性化、服務型管理方式,充分調動了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高新一中教育聯合體
高新一中通過向高新二中、高新第二初級中學、高新第二高級中學派任核心管理團隊,通過輸出管理,完善管理機制引領教師團隊。實現了培訓全員覆蓋及九大學科共同教研。同時,高新一中將辦學過程中積累的優勢資源(包括課題、師資等)與“+校”共享,極大地提高了“+校”的教育教學水準。
高新二中教育聯合體
“高新二中+祝村中學”教育聯合體充分利用高新二中教育教學資源。在開展過程中,首先是注重教師的數量“+”,二中選派骨幹教師擔任祝村中學的全職教師,進行教學和指導。其次是注重學校活動的全面“+”,活動由兩校共同設計、共同參與。最後是注重教學的深度“+”,兩校教師一起開展教研備課等活動,共同學習和進步。
高新區將以24所名優學校為載體,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聚力首善教育品質。通過教育集群化,加速“名校+”和集團化布點,全面實現區域內校際之間、公民辦學校之間攜手發展與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創建一流教育強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讓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市民和群眾。馬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