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在世界柿子優生區的陜西省富平縣,中國著名的柿鄉,迎來了柿子豐收的好時節。
柿子主産區曹村鎮、莊裏試驗區一帶,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忙碌地採摘和加工。在這個距秦始皇兵馬俑70多公里的地方,小小的柿子正創造新的奇跡:讓數以千計的貧困家庭擺脫貧困。
陳平是富平縣曹村鎮人,今年雖然才45歲,但鬚髮已開始泛白。他説,自己兒時是苦娃子,曾外出打工,現在回鄉帶著鄉親們從事柿産品生産加工,可以説是改革開放40年來家鄉巨變的見證人。
“富平人過去很窮,不少人外出打工討生活,到臨縣的銅川挖煤、到外省做建築工、到大城市賣燒餅,像北京一些大城市餐館裏做燒餅的師傅,不少都是富平人。”他説。
在外打拼多年後,陳平看到家鄉發展仍然很落後,而家鄉柿餅是非常受人歡迎的美食,但卻因交通不暢,信息閉塞,柿産品要麼賣不出去,要麼難以賣上好價錢,當地不少村民生活貧困,於是他在2013年選擇返鄉創業。
看好富平柿子産業發展前景的不僅有陳平這樣的當地人,還有世界500強公司——永輝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富平投資2億元設立柿産品加工企業,而在柿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陳平目前擔任該企業總經理。
陳平所在的企業,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現代化柿餅加工廠,今年銷售有望超過1200噸。根據規劃,有關的二期項目建成投産後,年産柿餅有望達到3000噸。
經過多年的規模種植,以及柿餅加工産業的發展,今天的曹村鎮已成為富平縣最大柿産業基地,同時也是當地柿餅的重要出口基地。
在富平一家公司的柿子加工車間,工人將削皮的柿子挂架。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村民們今年的人均收入有望突破12000元(1800美元)。當地許多年輕人都不再外出到珠三角、長三角打工,而是選擇了留在家鄉就業。
楊栓柱和白文紅是柿子專業村——三河村的一對殘疾夫妻,家裏五口人。過去孩子上學,老人多病,生活很困難,是村裏的精準扶貧戶。這幾年在政府幫扶下,種植柿子和櫻桃,預計今年光賣新加工的柿餅就能得1萬多元。
楊栓柱説,他的孩子們現在都讀完大學工作了。兩口子有低保、醫保,政府幫助修繕美化了房屋,還提供了無息貸款搞種植,加上賣柿餅能掙錢,今後的養老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得益於國家大力度的惠農富農政策,富平縣農村的貧困戶正趨減少,目前已有2100多戶貧困戶依託柿子産業實現了脫貧。
2018年,富平縣種植柿子達25萬畝,年産鮮柿14萬噸,加工柿餅3萬噸,總産值20億,除了內銷,還出口到韓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巴拿馬等國家。
富平縣知名柿子專家代倩是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現代農業與電子商務的銀獎獲得者。她説,富平縣今後在大力開展産業扶貧的同時,還將通過文化設計來包裝産業扶貧,提升富平柿産品的美譽度和對外形象。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發展,不但富平柿餅大量出口海外,而且日本、韓國、新西蘭等國的柿産品也在進入中國,與國內相關産業相互交流促進,推動了世界柿子産業的發展。
“‘一帶一路’合作帶來了無限商機,富平人不但依靠柿業發展脫貧致富,今後還將通過加強産品精深加工和文化設計,讓更多高端柿産品進一步走向世界。”代倩説。(記者 黃勇賢 付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