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積極推進治污降霾,改善生態環境。圖為11月14日,在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灃鎬七里鎮建設工地,一霧炮正在進行除塵作業。本報記者袁景智攝
11月26日,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斷下降,我省城鎮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我省積極推進治污降霾,打響藍天保衛戰。2012年1月,省政府印發《陜西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節能減排做出了明確的要求;2012年7月,省政府印發《陜西省全面改善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工作方案》,提出到2030年分階段實施大氣環境控制目標;2013年10月,省政府出臺《陜西省“治污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2013—2017年)》,計劃經過五年努力,全省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關中城市群空氣品質明顯好轉;2013年11月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陜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這是全國實施治污降霾之後的第一部地方法規;2015年《陜西省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區域聯動機制改革方案》印發,初步建立起省級及關中地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體系、優良天數考核體系和網絡化監管體系。今年,我省印發了《陜西省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改善全省空氣品質。
同時我省積極實施燃煤減量和替代方案。燃煤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減少大氣污染,我省制定了關中地區燃煤減量和替代實施方案,2015年印發了《關中地區2015—2017年燃煤消費減量替代工作實施方案》,計劃通過淘汰落後産能、壓減過剩産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直接減少燃煤消費,利用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地熱能、電力等清潔燃料替代燃煤。
我省還實施了機動車限號行駛管理。機動車尾氣是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繼北京等多地對機動車限行之後,我省西安市也出臺有關規定對機動車進行限行。今年以來,西安市將機動車限號限行規定常態化,工作日對一定數量的燃油機動車進行限行管理,這一舉措對西安市乃至全省改善大氣環境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在多項舉措推動下,我省城鎮環境品質得到明顯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96390噸、氨氮排放量2647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279359噸、氮氧化物排放量339803噸、煙(粉)塵排放量236687噸,與2012年相比,分別下降63.4%、57.2%、66.9%、58.0%、48.8%。2012年以來,我省不斷提高污染物處理能力,垃圾、污水處理率持續上升。2017年我省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為92.4%,比2012年提高4.8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8.9%,比2012年提高1.73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逐步增加。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是城鎮公園綠地面積的人均佔有量,是展示城市整體環境水準和居民生活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2012年以來,我省加強城市環境建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逐步增加。2017年全省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2.64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1.06平方米。(記者汪曼莉見習記者鄔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