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西安市高陵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探索新路徑,創新推出融集體經濟、特色産業等為一體的黨建“1+5”脫貧攻堅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黨建+黨支部建設”
提升脫貧攻堅戰鬥力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黨支部。
高陵區在全區65個涉貧村中成立臨時黨支部,調整選派38名區級部門幹部到有10戶以上貧困戶的涉貧村擔任第一書記,1328名駐村聯戶幫扶黨員幹部深入貧困戶模範帶頭“結對子”“多幫一”,26家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與貧困戶“結窮親”。
此外,高陵區在全區推進黨徽醒目、主陣地提升、“領頭雁”培育、“黨建+鄉村振興”等黨建“四大工程”,著力提升村級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鬥力;發揮全區94所鄉村振興講習所作用,圍繞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教學內容,開展各類特色講習328場次,受益黨員群眾8619人。
“黨建+集體經濟”
激活脫貧內生動力
高陵區總結推廣通遠街道仁何聯村黨委工作經驗,組建張卜街道張南聯村黨委,整合張家村、南郭村兩個村的資源,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不斷壯大集體經濟。
同時,耿鎮街道周家村黨支部採用“集體經濟+社會資本”模式,與瑞豐專業合作社共同打造生態休閒健身園項目,併為貧困戶設立扶貧股;張卜街道東關村以全村2976人為基礎設置人口股,並採取集體建設用地入股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發展倉儲物流業,現已建成倉儲式廠房兩座;鹿苑街道馬家村黨支部積極發展草坪産業,並舉辦為期1個月的“千畝草坪娛樂節”,探索出“農業+鄉村旅遊”的發展新路子。
“黨建+特色産業”
拓寬脫貧致富路子
高陵區將黨建工作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啟動了源田夢田園、藥惠高效農業康養田園、通遠北部農耕文化田園3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及張卜街道張家村、南郭村等共享村落建設,示範帶動涉貧村、貧困戶發展産業。
高陵區設立産業幫扶基金,組織6家合作社和選擇“發展無憂型”貧困戶簽訂産業幫扶入股協議,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領貧困群眾走上特色産業發展之路。目前,高陵區已向378戶選擇“發展無憂型”貧困戶發放第2批産業扶貧項目分紅資金共計18.9萬元;向30戶選擇“自主發展産業型”貧困戶分次撥付産業扶持資金共計30萬元;同時強力推進“十百千萬”産業扶貧工程,已向6家項目實施經營主體撥付資金共計120萬元。
“黨建+抱團幫扶”
合力破解難題
高陵區統籌整合89家幫扶單位,組成28個幫扶小分隊,由臨時黨支部統籌安排,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宣傳脫貧退出政策、開展扶志扶智工作,合力破解貧困戶增收難題,實現資源共享,橫向互幫互查,著力補齊脫貧短板。
按照“志願同行、愛心同行、文明同行”工作思路,高陵區著力打造“黨建+志願者服務”新品牌,成立了社區、社會團體、愛心企業等5類志願服務隊,引導各類社會力量投身脫貧攻堅。目前,高陵區開展志願活動50余場次,在貧困戶中開展送問候、送關懷等活動,傳遞“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勵志理念。截至9月底,高陵區已有256戶貧困戶主動遞交了脫貧退出申請書。
“黨建+美麗鄉村”
建設和諧幸福新高陵
“黨建+美麗鄉村”會激發怎樣的火花?
高陵區實行區級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參與的“5+2”包抓機制,紮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整治、農村廁所提升改造等9大行動,全面完成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構建美麗新家園。2018年,全區投入550萬元,創建10個美麗宜居村莊。
目前,高陵區86個行政村實現了農家書屋、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廣場等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累計更新書刊20余萬冊,配送活動器材90余套,建成鄉風文明街50余條。(記者 肖楊 見習記者 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