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楊淩農科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人民日報  2018-12-10 11:44:12

  西麗斯特家的主食變了。

  “以前大米産量低、價格貴,我們只吃木薯和玉米。現在,我們自己種水稻,家裏人也喜歡上了吃大米。”西麗斯特是莫桑比克加扎省賽賽市一位普通農村婦女,如今,她一家人不僅豐富了主食結構,還蓋了房子、買了車、有了積蓄。

  得益於中莫水稻種植技術合作項目的落地,莫桑比克加扎省賽賽市450戶農戶的生産生活像西麗斯特家一樣改變。

  來自中國陜西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的專家,不僅帶來了先進適用技術,也帶來了“中國企業+農戶”的水稻種植模式:中國企業莫桑比克萬寶農場與當地的種植戶簽訂協議,為他們提供生産資料、農機、技術等服務,農戶則負責日常管理;稻穀收穫後,萬寶農場按市場價格收購。

  “簽約農戶每畝水稻産量普遍超過400公斤,是當地其他農戶畝産的兩倍。”萬寶農場總經理胡計高説,越來越多的農民爭相簽訂合同種植水稻。

  不只莫桑比克,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中哈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裏,具有“楊淩基因”的小麥、玉米等六大類45個品種正茁壯成長;在楊淩農科帶動下,一家陜西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建立了花卉種植基地和牧草種植基地……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設立21年來,楊淩為現代農業發展貢獻了“楊淩力量”:在我國18個省區市建成示範推廣基地312個,面積超過7000萬畝,效益超過200億元。作為農業科技“領跑者”,楊淩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建設“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

  2017年,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楊淩是3個自貿片區之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現代農業發展為主要特色的自貿片區。至今,楊淩同以色列、加拿大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農業科技合作交流關係,與哈薩克斯坦等20多個“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簽訂了加強農業合作協議,累計實施農業合作項目120余項,建成13個國際合作平臺,啟動建設6個國際農業園區和多個楊淩科技試驗園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海江波表示,楊淩農科走俏“一帶一路”。楊淩示範區黨工委書記李婧介紹,楊淩農科走出去,不僅助力當地農民增産增收,也促進了我國農科水準的提升。

編輯: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