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從數字變化看陜西教育40年
陜西日報  2018-12-11 14:07:13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從數字變化看陜西教育40年

  延安大學畢業生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希望。本報記者劉強攝

  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中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的教育事業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陜西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搶抓機遇、開拓進取、改革創新、提高品質……以濃墨重彩之筆繪就一幅群眾滿意、人人出彩的陜西教育畫卷。

  高等教育

  實現教育大眾化

  40年來,全省教育投入持續增長,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改革深入推進,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

  1978年,陜西共有普通高校30所,在校學生3.44萬人;2018年,我省共有普通高校超過百所,在校學生118萬多人,教職工10.40萬人。

  今天,我省普通高校數量是40年前的3倍多,在校學生是40年前的34倍多。

  從可以查到的數據看,1991年至今,我省高校共培養了超過661萬名大學生,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數量增加的同時,我省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品質也大幅提升。2017年9月21日,國家出臺了《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在陜的8所高校17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高校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陜西師範大學、空軍軍醫大學5所高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陜西進入“雙一流”的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自從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出臺後,陜西結合實際創造性抓落實,把國家“雙一流”建設拓展為“四個一流”建設,在“一流大學”基礎上增加“一流學院”,使得各個層次和類型的學校都有建設一流高校的機會;在“一流學科”基礎上增加“一流專業”,引導所有學校腳踏實地打牢教學基礎。

  基礎教育

  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

  近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全省教育工作聚焦“提品質、促公平”兩大主題,突出立德樹人、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等重點任務,著力補短板、破難題、創亮點,推進全省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事業實現了系統性的整體提升。

  陜西以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為重點,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調整優化投入結構,持續向貧困地區、困難群體、薄弱領域、關鍵環節傾斜,全面提升基礎教育水準。與此同時,陜西也把促進均衡作為重中之重,以推進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創建為統領,按照“支持薄弱、補齊短板”的原則,統籌整合資源,2014年起,5年內規劃支持5886所薄弱中小學全面改善基本辦學條件,每年重點支持新建、改擴建100所城區學校,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經費保障政策,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高出國家基準定額200元,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學校。為了解決群眾關注的“入園難”問題,陜西創新思路持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通過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陜西的學前教育得到快速發展,支持新建、改擴建公辦園2835所,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59%,全省基本實現了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

  目前,全省共有小學4752所,在校學生252.31萬人。初中1621所,在校學生105萬人。“十二五”以來,通過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公辦幼兒園增加3106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6.83%,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60%,“入園貴”“入園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省100個縣(區)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91個縣(區)“雙高雙普”通過省級評估驗收,33個縣(區)通過教育強縣驗收。陜西累計投入85億元,改善5900多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教師交流輪崗比例達到13.38%。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實現全省覆蓋,惠及230萬名學生。

  民辦教育

  從量變到質變

  40年來,陜西的民辦教育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闊步向前。

  1984年,西安培華女子大學的成立標誌著我省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民辦高校成立,我省民辦教育事業從此揚帆起航。

  西安翻譯學院、西安外事學院、西安歐亞學院……一大批全國著名的民辦高校在三秦大地上蓬勃發展,並在40年中不斷發展壯大。陜西民辦教育在數量規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實習實訓條件、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成為一個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特別是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的民辦高等教育,是我省教育事業亮麗的名片。

  這是一組令人欣喜的數字:截至2016年,我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機構)4319所,在校學生達150.4萬人。其中,民辦幼兒園3767所,在園兒童77.37萬人;民辦普通小學230所,在校生16.48萬人;民辦普通中學191所,在校生20.61萬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95所,在校生6.41萬人;民辦普通高等學校18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0.52萬人;獨立學院12所,在校生7.82萬人;民辦特殊教育學校6所。

  民辦高校的發展壯大,為國家積累了近百億元的固定資産,減輕了國家和公辦高校的壓力,增加人均公共教育資源,為更多青年提供了選擇教育的機會,有效地促進了教育公平。民辦高校在40多年的發展中不斷提升辦學水準,特色凸顯,實現了從“數量型發展”到“內涵式發展”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成為陜西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記者 呂揚 郭妍)

編輯: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