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西飛),記者看到停機坪上陳列著該公司生産的運-20大型運輸機、新舟600渦槳飛機、轟-6K轟炸機等多種型號的飛機。這些飛機向人們展示著改革開放40年,作為我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研製生産基地的航空工業西飛取得的輝煌成就。
深化改革走出國門
航空工業西飛創建於1958年。到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該公司在20年艱苦創業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大膽探索,進入發展快車道。在製造能力方面,航空工業西飛引進世界裝備製造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朝著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方向大踏步邁進;在産業佈局方面,航空工業西飛走出國門,進入世界航空製造供應鏈,通過國際合作提升自我、拓展市場;在經營運作方面,航空工業西飛按照相關法律制度要求,逐步建立起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抓住資本市場飛速發展的機遇,率先上市並最終實現軍工資産整體上市。航空工業西飛確定“軍民結合”經營方針,將軍品技術向民用産品領域延伸,使民用飛機、民用建築鋁型材等産品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成為行業內軍民融合發展模式的先行者。
改革開放以來,航空工業西飛內部改革逐步深化,産業規模快速擴張,呈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
1980年9月,航空工業西飛與加拿大飛機公司簽訂七項飛機部件來圖來料加工合同,這是走出國門、融入世界航空製造産業鏈的第一步。隨後,航空工業西飛與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商——美國波音公司簽訂加工合同,開始為波音737系列飛機生産垂直尾翼。之後,西飛先後與法國宇航、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簽訂機身、機翼加工生産合同,使外協産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合作的深度不斷加大。進入21世紀以來,航空工業西飛出口交付額連創新高,連續突破1億美元、2億美元、3億美元大關。
2009年年底,航空工業西飛收購全球著名的飛機複合材料製造商——奧地利FACC公司,標誌著航空工業西飛對外合作模式實現新跨越。
研發生産駛入快車道
1986年4月29日,一架由航空工業西飛生産的運七飛機在安徽合肥機場正式投入使用。中國民航從此結束了使用清一色進口飛機的歷史。之後,航空工業西飛又先後研製出運七200A、運七200B、運七貨運機等系列産品。20世紀90年代初,運七飛機運營在國內200余條航線上。運七飛機“精品化工程”催生了新舟飛機。換裝了加拿大普惠公司發動機、機身機構改進設計後的新舟60飛機在品質上有了大幅提升。
2004年11月2日,航空工業西飛與津巴布韋國家航空公司簽訂了3架新舟60飛機的購銷合同,這是新舟飛機首次走出國門打入世界市場,意味著航空工業西飛開始在一個更大的舞臺上參與國際競爭。以新舟60飛機為平臺,性能更為優異的新舟600飛機也進入市場。目前已有100多架新舟飛機在全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條航線上運營。與此同時,航空工業西飛積極參與國産渦扇民機ARJ21以及C919的合作研發,並承擔了這兩種型號飛機機體結構大量製造任務。當今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AG600的中機身和機翼等關鍵機體結構件的研製也由航空工業西飛承擔。這一切都表明,航空工業西飛已經成為國産民用飛機研製的骨幹和強大支撐力量。
改革開放40年,航空工業西飛完成了大量的軍品任務。
1988年12月,由航空工業西飛製造的殲擊轟炸機“中國飛豹”在閻良機場首飛成功;1991年6月,航空工業西飛製造的轟6空中加油機首飛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等3國之後第4個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此後,航空工業西飛根據用戶不同需求對轟6飛機進行了多次改進改型,使轟6飛機成為一個品種多樣的“大家族”。
2003年,由航空工業西飛改裝的空警-2000預警機在閻良機場的首飛成功,使我軍在防空作戰指揮上實現了從“平面”到“立體”的跨越,使中國的國防力量體系實現了從“離散”到“融合”的躍升。
2013年1月26日,由航空工業西飛製造的國産200噸級大型運輸機——運-20在閻良機場騰空而起。該飛機的試飛成功,標誌著中國大型飛機製造開始向自主設計製造階段邁進。
創新驅動促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航空工業西飛大力吸收、引進先進技術,積極倡導技術工藝創新,以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為主線,在較短的時間裏實現了航空工業西飛裝配製造技術的歷史性跨越。
在研製的組織模式上,航空工業西飛依託信息網絡,採取了異地協同數字化設計製造方法,將分佈在全國的上千家企事業單位即時聯繫在一起,大大加快了研製進度。在航空工業西飛,數字量傳遞、數字化協調、數字化製造、數字化裝配在運20和C919飛機的研製過程中得到全面運用,其中機翼、機身等機體大部件的數字化集成裝配技術在國內飛機製造史上開了先河。新建精益加工中心、生産線集成了當代中國最先進的飛機製造技術,引領著航空工業西飛向著全面信息化、適度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2007年,航空工業西飛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用了整整50年時間。2017年,航空工業西飛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用了10年時間。2018年年初,航空工業西飛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承接新時代航空強國發展戰略,立志打造世界一流的創新型航空工業企業。(記者 沈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