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田徑賽事頗受歡迎,一方面體現了田徑愛好者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大眾田徑賽事較為匱乏。
11月中下旬,國內專業田徑選手結束了一個忙碌的賽季,然而不少田徑愛好者卻在摩拳擦掌準備一個重要賽事。11月17日,第二屆陜西田徑公開賽如期而至,這個面向社會公開報名的賽事為田徑項目舉辦大眾賽事、推廣田徑文化、激發大眾熱情提供了範本。
儘管僅是第二屆,但陜西田徑公開賽的成長速度十分驚人,今年的報名人數便超過了1200人。參賽者來自全國各地,其中既有小朋友,也有老年人;有李俊霖、王煜等全國頂尖選手助陣,更多的則是業餘愛好者。
平時無比賽可參加,是不少田徑愛好者的遺憾。田徑在奧運會設有多達48個小項,但不少小項在國內的大眾普及程度卻未達到相應水準,這與其尚未充分開掘潛力有一定關係。面向大眾的陜西田徑公開賽一經推出便頗受歡迎,一方面體現了田徑愛好者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反映出目前大眾田徑賽事較為匱乏。
作為賽事主辦方之一,陜西省田徑中心本次選派了陜西省內近70%的國家級裁判前來執裁,力爭給眾多業餘愛好者更專業的參賽體驗。在體育系統內部,由於肩負著備戰全運會、選拔專業人才等任務,舉辦大眾賽事往往面臨著資源、精力等方面的困難。但需要認識到的是,普及田徑運動、推廣田徑文化、為愛好者搭建平臺同樣也是田徑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
激發大眾的活力與熱情,為業餘愛好者搭建展現自我的舞臺,是體育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2017年天津全運會設立群眾項目,讓體育愛好者首次在全國最高級別的賽事中“過把癮”。上月底召開的全國田徑工作會議也指出,要進一步豐富田徑健身産品,滿足普通人參賽需要。
陜西田徑公開賽的比賽從早晨一直進行到深夜。比賽結束後,參賽者拿著獎牌和證書,已開始憧憬起明年的比賽。“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一塊場地、一群樂於奉獻的田徑人、一眾熱愛田徑的參賽者,或許就能夠成就一場體育盛會。期待未來的大眾田徑賽事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