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但是你可曾知道,多年前的桃花潭還只是一處廢墟。12月10日,浐灞生態區工作人員走進西安交通廣播電臺直播間,帶你一探桃花潭的前世今生以及浐灞的治理思路。
桃花潭公園位於浐河下游,北接浐灞大道,南抵隴海鐵路橋,西臨米家崖,東望東三環,地處浐灞生態區的核心地帶,總佔地面積1516畝,其中水域面積約608畝。公園以浐河河道為軸,劃分為東西兩湖,形成“一軸兩帶”格局。
在桃花潭公園建設之前,其所在位置米家崖段周邊在當時來説,是歷史形成的垃圾山,生態環境極差,可謂建築垃圾堆積,河道內挖沙採砂的現象嚴重。2013年,浐灞生態區因地制宜,啟動建設西安浐灞桃花潭公園,經過整治把沙坑變為湖泊,是西安市2014年六大民生公園之首,2014年5月建成開放。
景區塑造了自然島嶼,恢復了河道生態景觀,還種植了大量的荷花,夏日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冬天有大量越冬遷徙的候鳥的在此棲息。但是近年來,桃花潭上游的第三污水處理廠,因社會發展存在著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現象,導致在雨季的時候出現溢流直排至浐河;而桃花潭湖水來源於浐河,受浐河上游汛期洪水影響,河道底泥淤積普遍,加之上游來水量較小,導致流速過慢換水困難,使桃花潭周邊空氣不新,群眾不滿。
為了徹底解決桃花潭水環境問題,浐灞生態區持續實施河道清淤、管網增容水量調度、生物原位處理、全天候保潔等十三項措施,力求遠近結合、標本兼治。
第三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擴容
計劃在現狀廠區內新建10萬噸的污水處理設施,預計2019年底完成。同時規劃在2020年底對現狀廠設備進行加蓋,進一步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浐河西路管網擴容應急工程
在第三污水處理廠進行改造的這兩年內,為了解決三污水廠超量污水溢流至桃花潭問題,將沿浐河西路新建一條污水管道,長度1800米,管徑d1000mm,採用大開挖施工,接入浐河西路下游污水管道排入第五污水處理廠,目前正在施工。
浐河河道清淤工程
對桃花潭東湖進、出水口之間700m範圍內進行清淤疏浚。先進行水域清表工作,完成後再對河道底泥進行清理。
通過清淤在東湖內打通一條水流通道,清除東湖及河道水下淤泥;同時開展河道污泥生態化原位治理與生態系統重建工作,利用培養的生物、微生物、特馴生物等生物種群,快速削減河道底泥有機物分解,配合人工濕地系統營造重建水域生態系統,恢復河道自凈能力,改善水體流動性,加快換水速度,改善水流條件,變死水為活水。
隨著這十三項措施的實施,未來的桃花潭,將逐步恢復生態濕地的功能,成為鳥類的天堂和魚兒的樂園。浐灞將繼續堅持讓生態流入城市的理念,建設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河景觀,將桃花潭打造成水生態綜合治理示範區,建設一座人水共享的生態型公園。(當地供稿:浐灞生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