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話劇《親格蛋蛋的紅黃藍》劇照
西部網訊 (記者 張明鳴) 2018年12月18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四十週年紀念日。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當天晚上,由陜西省延安市文廣新局、延安市演藝集團和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文體局)、深圳市福田區蓮花山文學院聯合出品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原創話劇《親格蛋蛋的紅黃藍》在延安文化藝術中心禮堂首演成功。
該劇以“老區看特區,特區看老區”的文化視角,通過幾位延安青年在深圳創業的艱辛歷程和命運轉折,反映了紅色文化、黃土風情、藍色文明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充分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老區和特區的歷史巨變,生動詮釋了關於夢想、改革、奮鬥、幸福的時代主題。
延安市文廣新局楊樹棟局長説:“我們選擇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40週年這個歷史節點上演這部由延安老區和深圳特區兩座城市文化部門首度聯手打造的這臺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話劇,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不僅提升了我們的文藝隊伍,促進了兩地文化交流,同時更加彰顯出兩地的文化自信,是向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
專家們普遍認為,該劇接地氣、揚正氣、顯底氣,既有紅色文化基因,又有青春時尚元素,演出形式別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特別是這種雙城合作、原創落地的文化行為,更有利於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實現精神共贏。
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評先生從劇本打磨階段就一直給予高度關注,他説:“《親格蛋蛋的紅黃藍》,以幾個成長于改革開放中頁的陜北青年勇闖深圳的經歷,勾勒了大時代給小人物提供的發展機遇,描繪了小人物在大時代的命運轉承。由小人物的成長故事,書寫了發生於深圳這個改革開放試驗場的中國故事。令人欣喜的是,劇作由人物的遷徙和身份轉換,勾連起鄉村與城市,串結起老區與特區,使作品別具社會歷史的縱深度與人文精神的豐厚度。”
中國田漢戲劇研究會會長周光先生評價説:“《親個蛋蛋的紅黃藍》以西化的散點透視結構和詩歌的語言形成了這部話劇浪漫的特色。作為一部以深圳為背景,反應改革開放成就,尤其是物質文明發達以後中國人在精神面貌方面的變化與追求的原創話劇,作者的追求是明確的和貫穿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物質基礎決定精神狀態。從這臺話劇中能夠捕捉到紅黃藍彩等主要人物與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而同步産生的精神上的“變變變”。而這個“變變變”,恰恰是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重要標誌。”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認為,這是一部傑作,她成功塑造了性格鮮明,形象飽滿的多個人物,這些人物在改變開放的大背景下走南闖北,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南北交融的文化碰撞,東西互補的創造精神,為豐富藝術人物,豐富新時代文學做了很好的現實注解。文化傳統底色,現當代文化意識,傳承與擔當精神在劇中魅力互生,使這個劇具有詩性人文價值,可謂小人物、大時代、好故事,折射出時代的燦爛光芒,追夢的豐沛力量。
著名劇作家唐棟點評,《親格蛋蛋的紅黃藍》是一部成功的劇作。劇作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合理而又巧妙地運用兩個地域反差很大的物理空間,展示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的心理空間的激烈碰撞,生動地演繹了特定時代的發展趨勢,刻畫了眾多血肉豐滿、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劇情架構頗有新意,語言機智而又風趣,充滿了生活氣息,具有詩的品質與韻味。
話劇《親格蛋蛋的紅黃藍》編劇、國家一級作家、深圳市福田區作協主席秦錦屏接受媒體採訪
該劇編劇國家一級作家、深圳市福田區作協主席秦錦屏,是延安市寶塔區榮譽市民,對聖地延安這塊光榮的土地充滿了深厚的感情。用她的話説:“我本身就是一個闖深圳的陜西人。我熱愛特區的創業環境和美好的現代生活,也熱愛聖地延安的山山水水和這裡的人們。在延安,我能獲得更加豐厚的精神支點和奮鬥勇氣,而淳樸厚道的民風民俗,又讓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為進一步提高該劇藝術水準,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導演秦曄和全總工會青年演員、表演導師金道鑫鑫也專程趕到延安進行現場指導,與延安演藝集團話劇社的導演和演員們一起,為延安廣大觀眾奉獻一台精神大餐。據悉,該劇近期將進一步打磨提升,擬於2019春節前後赴深圳、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巡演,致敬改革開放,獻禮建國7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