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12月25日,由陜西省渭南市委外宣辦、渭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發展情況專項發佈會”在渭南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召開。
渭南市委外宣辦副主任祖亮主持會議,渭南市科技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段作鵬通報工作情況。
渭南市科技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段作鵬(右)通報工作情況(攝影 劉嘉宸)
近年來,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區域協同創新的發展,渭南區位優勢和重任擔當越來越顯現出來,渭南市也開始逐步成為關中平原城市群以及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重要的節點城市、中心城市。
如何利用好這個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的發展是渭南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科技資源協同創新是關鍵。”時任渭南市長、現任渭南市委書記的李明遠曾接受《人民網》採訪時就已經這樣回答道。2017年5月,渭南市政府召開2017年第20次專項會議,會議決定由市科技局牽頭,建設“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的構想,應運而生。
“飛地經濟”謀求協同創新發展
但與毗鄰的西安市相比,渭南市科技資源相較短缺,創新氛圍有待加強,人員引進缺乏競爭優勢,這造成一直以來,市內科創企業存在科技與經濟結合不緊密等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渭南市更新觀念,大膽探索,樹立了依靠創新驅動發展而不是依靠要素驅動發展的思路,創造性地提出“飛地經濟”的構想。
所謂“飛地經濟”,即將“招商”的觸角直接伸到經濟更為發達的西安高新區,利用土地、稅收、資金等多種政策優勢,尋找並引進創新資源和要素,吸引優質項目來渭落地,形成“從項目研發階段接觸—項目成果轉化意向—集中批量新型孵化”的科技成果全鏈條、全過程的轉化機制,在西安高新區這個科創“飛地”,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助力企業走過創業初期的科研難關,隨後再推動企業生産基地落戶渭南,回饋渭南本地經濟發展。
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基地大樓外景(供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全方位支持打造科創樂園
在發佈會上段作鵬表示,由渭南市科技局牽頭起草的《關於鼓勵支持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入駐企業持續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已經由渭南市政府研究通過,正在進行簽發環節。
該政策將明確渭南市政府對入駐孵化器的企業和團隊的支持政策,具體有:房租減免、財稅獎補、後續配套服務、創業貼息補助貸款、房租及有關財稅優惠、關鍵核心研發人員給予重點獎勵、入駐企業和機構高層次核心人員給予生活租房補助、科技專項資金支持等11項內容,涵蓋了企業研發場地、人員引進、財稅獎補、貸款貼息、研發支持等領域,為入駐企業和團隊在創新研發和人員引進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據介紹,經對37家企業及機構專業評估,目前已有上海、北京、西安等10家科技型企業和團隊和市域內12家高新技術企業首批入駐,這些企業涵蓋醫用高分子合成材料、水處理節能環保、電子信息軟體開發、植物有效成分萃取、大數據物聯網開發應用、智慧型環保型包裝印刷設備、3D列印技術應用等多個領域,
“孵化器將是一個研發的‘橋頭堡’、創業的‘創樂園’、城市的‘會客廳’。”段作鵬介紹道,孵化器建成正式運營後,每年可引進上億元科技項目5項以上,引進轉化科技成果20項以上,每年在渭落戶科技型企業30家以上,每年吸引、培育高層次科技創新專業人員20名以上。